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2.2就业压力增加,理论课程受学生冷遇 给人提供了更多的是挑战,但也给人带来了压力。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形势日趋严峻。严酷的现实迫使大学生不得不根据市场的导向,按照市场的需求来选择专业、选择所学的内容。市场需要什么,他们就学什么。那些适应市场需要的专业和课程自然而然成了热门专业和学生所热衷学习的课程。为了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大学生视等级、等级之类的证书为找到好工作的敲门砖,于是高校中掀起了一股股“考证热”。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当代大学生偏重专业课程、热门课程的学习,而忽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学习的状况。
2突破困境的对策
2.1创造马克思主义的良好
2.1.1优化家庭、校园微观环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熏陶,不仅影响子女的个性发展,而且对子女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环境对子女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重视家庭教育环境的建设,为子女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造有利条件。
2.1.2优化社会大环境 要提高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借助整个社会的力量,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基础,在提高全社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教育的重视度的基础上,增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加强对不行为的惩处,引导人们过上一种有秩序、有道德、有的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人人讲道德的文明的风气。
总之,思想教育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只有把每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良好的思想教育大环境,才能有利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
2.2与时俱进,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2.2.1更新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 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对象,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目的。所以以人为本、以实效为落脚点的目标理念,应成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根本理念。首先,必须在新的层面上重新界定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目标和功能。马克思主义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更以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因此,教育要求的提出应该不仅仅以社会需要为依据,还必须依据教育对象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发展水平。其次,必须注重促进教育对象主体意识的觉醒和自主发展。
2.2_2转变教育方式,适应时代要求 从客体上看,马克思主义教育要实现从注重显性教育向显性、隐性教育相结合的转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想实现人的思想转化,就不能一味地将注意力放在显性教育上。只有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紧密配合,才能够营造出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开放式的大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