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学过程的一切环节都是围绕这一主体展开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职能是参与学习过程,积极反馈课堂教学效果,对教师的教学手段、方法、效果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如前所述,当代大学生思维更活跃,更乐于关注和思考身边的新鲜事物,他们了解和参与国家、事务的积极性很高,但是他们对于复杂的社会问题看得比较简单、片面,因此急需高校思想工作的正确引导。而这种引导既表现在掌握知识方面,又表现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方面,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而这些职能的发挥又恰恰依赖于由国家、高校、教研室、教师、学生所构成的链条的自上而下的相互作用。在此,国家和高校对于教学的与引导体现的宏观方面,而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依赖于教研室、教师和学生的微观互动与协作。
三、三要素在教学中的相互作用模式与激励机制
通过对教研室、教师、学生三个要素在教学中地位和职能的分析,我们尝试构造教研室、教师、学生相互作用的“三维双向互动模式”,如下图所示:
首先,教研室要通过激励手段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例如:教研室每年选拔优秀教师参与学校教学优质奖的评选,推举优秀教师进行全院甚至全校的观摩课教学,推荐有潜力的优秀教师参与全国的骨干教师培训,并且教研室还可以通过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即通过课题立项、举办研讨会、定期业务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活动,交流成果与心得,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特别是教研室还应组织成员开展专业领域内的科学研究,关注学术前沿问题,在研究中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并将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中,从而最终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上述手段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即正反馈,就应将其变为制度长期执行;如果效果不佳即负反馈,就要及时调整和完善。
其次,教师也要通过激励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给学生营造、平等的氛围,运用兴趣激励、信心激励、情感激励等手段使学生敢于和乐于思考,这是决定学生参与程度的重要环节。要尊重学生不成熟的见解,要允许出现不同的“声音”,即允许学生之问观点存在分歧,允许学生与教师的观点存在分歧,因为恰恰在分歧过程中学生们才能够形成争论、实现自我反思。特别是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给予适时、适度的鼓励,这会使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感觉到成就感和参与学习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力。同样,如果上述手段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即正反馈,就会激励教师不断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教学实践;如果效果不佳即负反馈,就要及时培训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以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在理论教学中,教研室、教师和学生三要素作为一个大系统在起作用,单靠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优化无法实现思想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三要素之问的相互作用模式是一个“三维双向互动模式”,其中教研室对于教师可采用评奖激励、观摩激励、培训激励的方法使教师讲课做到“激情投入、率先垂范”;而教师对学生可采用兴趣激励、信心激励、情感激励的方法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到“真听、真懂、真信、真用”;并且上述方法的使用效果还可通过正、负反馈得到强化或改进,从而最终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