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再次,教师要依靠学科学生协调组对课堂进行有效的。有效的课堂管理是在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在开课时要“立规矩”,建立起师生共同认可的、学生参与实施的课堂管理规则,并与学生的平时成绩挂钩。课堂管理规则由各班学科学生协调组轮流值周负责实施,实行层层负责制,各学习小组长对班级协调组成员负责,各班协调组成员对值周班长负责,值周班长对教师负责。每次上课由各班协调组成员向值周班长报告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值周班长认真做好教学周志,教师不定期抽查,对学科学生协调组进行监督。这样学生遵守规则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的压力,而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自发行为。
(三)小组学习成果的大课堂交流,是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和优化大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说:我们的目标“就是让走向生活的每一个青年男女的才能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小组课外学习,为每个学生发挥特长和潜能创造了机会,小组学习成果和实践成果的大课堂交流,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氛围,是弥补大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参与不足的最好方式。我校理论课是3节连排,即一次课150分钟,每次课拿出50分钟,让3-4个小组进行课外学习成果和社会实践成果的大课堂交流。课程学习中,每个小组至少登台一次,将课外学习成果和社会实践成果在大课堂进行展示与交流。登台交流时要求小组全员参与,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交流内容通过大屏幕向全体同学展示。交流形式多种多样,课堂式:组员轮流演讲,然后由同学提问,小组成员解答;中心发言式:小组推举一人作中心发言,其他成员补充,然后由同学提问,再由小组全体成员对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辩论式:由两个学习小组对同一主题进行辩论,其它同学参与辩论。此外,还有情景剧、访谈、小品等形式。小组成员为在大课堂展示学习成果和个体才能而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主动与教师、同学交流与合作,进行、思维、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多媒体技术应用、团队密切合作等的训练。这样,逐渐使小组课外学习成为大家自主参与、合作与创造、共同展示,优化大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四)多样化的成绩评价方式,是提高小组课外学习效率和优化大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小组课外学习的开展,为采取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提供了条件。小组课外学习需要通过学生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来共同完成。因此,在学习成绩的评定上,以学习小组作为评价的基本单位,坚持对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评价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小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和学科学生协调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使每个学生认识到,个人的价值必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才能实现。小组内互评,以组员之间互评和小组学习的详细记录为依据,看每个小组成员是否主动参与小组学习的全部过程并为完成学习任务做出贡献。这样可以对不认真参加小组学习的成员形成一种压力,避免其蒙混过关而从别人的学习成果中得到好处。组间互评,即小组和小组之间相互评比。大课堂交流时,在学科学生协调组的协调下,各小组(一次不少于5个)轮流参与评价,主要是对各小组在大课堂上展示的学习成果和社会实践成果进行评价,比比各小组研讨主题的完成情况,课堂交流的情况,多媒体的运用情况等,通过组间评价,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学科学生协调组与教师组成评价小组,组织同学对各小组在大课堂上展示的学习成果和社会实践成果进行讲评并公开打分。最后再综合这三方面的评价得出每个学习小组及小组成员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成绩,并按比例纳入学生的结业成绩。这样的评价方式,使每个学生都成为评价的主体,更能促进学生自主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五)小组课外合作学习,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和优化大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而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双方在、平等的教学气氛中,在合作的条件下才能建立。小组课外学习,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平等、民主、开放的学习,营造了一个宽松、愉快的合作学习氛围,创造了一个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的机会,拓宽了师生、生生互动和交流的渠道。它打破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惯例,使学生与教师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师生间可以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主题畅所欲言,每个人都有权利和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也有义务尊重他人的发言。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感到了被尊重、被信任,从而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主动与教师交往合作、建立联系的积极性。学生通过课堂、网络、电话与教师讨论问题,交流思想,也融洽了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