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科书编制的学生需求调查与分析(1)(3)
2017-11-13 01:17
导读:可以看出学生最不喜欢的是统计数据,城乡两地的学生选择统计数据的都没有超过14%。城市学生选择微观结构和知识结构图的比例要高于农村学生,说明他

可以看出学生最不喜欢的是统计数据,城乡两地的学生选择统计数据的都没有超过14%。城市学生选择微观结构和知识结构图的比例要高于农村学生,说明他们看重对物质更深层次和多重表征的学习。而城乡两地的学生对知识结构图的高选择率说明,他们都看重对所学知识的梳理和构建。另外,农村学生对实验装置和现象、实物外观以及工业设施和流程的明显渴求,实实在在地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城乡两地物质条件所造成的差异。(三)教科书内容的组织教科书内容确定以后,遵循什么样的理念和原则来构建教科书的宏观结构,即怎么样组织教科书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难易程度。一直以来,传统的“三序”问题是构建教科书结构时必须考虑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编制的教科书大都是“三序”融合,但也有倾向于以社会问题为专题展开的。本次调查中,城市中学有49.7%的学生认为应该首先考虑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顺序,有44.1%的学生选择了学生的接受能力顺序,只有6.1%的学生认为要以社会问题为重。农村中学的比例分别是43.1%、46.6%、9.1%。区域差别不是很大。与西方一些国家以社会问题为中心来编制教科书的事实恰恰相反,我国学生更看重知识本身的系统逻辑性以及本身的接受能力。虽然完全以社会问题为中心被证明是有很多缺点的,但是调查中选择“以社会问题为专题逐步展开”教科书内容的学生比例只占8%左右,如此之低也是我始料未及的。这说明学生虽然重视知识和社会实践的联系,但在教科书编制上却有一定程度的保留。究其原因,这和多年来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有意思的是,对“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基本理论知识分别集中起来学习效果不好”的观点,城市中学有21%的学生同意或非常同意,24.3%的学生认为无所谓,有54.7%的学生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10%的农村中学学生同意或非常同意,11.6%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却有78.4%的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比城市中学学生高出近25个百分点。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基本理论知识分别集中起来学习是不可能的,这样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可城乡两地一半以上的学生却认为集中起来学习较好,他们只考虑到了学科知识的系统和逻辑性。也与平时的学习中,教师没有强调或体现交叉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基本理论知识的优势有关。其中又以农村中学为甚。在调查“爱国主义和一些科学方法、情感教育要自然渗透于教科书中”时,城市中学学生只有19.9%非常同意,27.1%同意,竟然有35.4%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另外不同意的有11.6%,非常不同意的也有6.1%。农村中学有43.1%的学生非常同意,37.9%同意,有13.8%的学生认为无所谓,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的都为2.6%。出现这样的结果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暂且不说科技和文明进步所带来的唯理性和唯认知论教育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就是现在教科书中的情感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也很成问题。突兀、形式化、贴标签等情感教育问题无不说明情感教育内容和教科书内容的衔接、融合上的不自然和不科学程度。另外城市中学学生比农村中学学生关注情感教育的比例小,这与城市学生所处的经济、信息等生活环境的影响有关。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物理教师对教学技能需求情况的调查研究
关于反思型教师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