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中的诗歌教学(2)
2017-11-13 04:07
导读:又如《敕勒川》生动描写了辽阔大草原的景象。 2、倾注情感,真情诵读。朗诵是打开诗歌大门的一把钥匙,反复诵读是积累美文佳句的绝好途径。教师要
又如《敕勒川》生动描写了辽阔大草原的景象。
2、倾注情感,真情诵读。朗诵是打开诗歌大门的一把钥匙,反复诵读是积累美文佳句的绝好途径。教师要引导孩子读,无论是低吟浅唱的回味,真情迸发的诵读,还是声情并茂的表演,都能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意境。教学实践中,运用吟诵法是十分奏效的。教师在示范朗读、吟诵《春晓》时,在念读“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时,其中“夜来”与“花落”、“风雨声”与“知多少”是一一对应的,前两字读音稍长,后三字停顿但平稳。经过教师恰如其分地吟诵,就表达出作者内心的真正感情。幼儿刚开始接触、欣赏古诗就受到如此的感染,进一步体味诗中的意境,就表现出对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他们在其后就能根据教师的指导,抑扬顿挫地朗读、吟诵。
3、诗画结合,用心感受。诗歌的语言极为精炼,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幼儿对诗词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抓住诗词“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能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幼儿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教学杜牧的《山行》,诗中深秋的高山,弯弯曲曲的石径,飘渺的白云,若隐若现的人家,红得似火的枫林,构成了一幅清新明丽的深秋山野图。可这首诗却很难用语言进行讲解,于是笔者利用网上相关的图片和动画教学,幼儿们十分喜爱。在孩子们有了一定理解之后,笔者开始尝试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创作绘画。不要求孩子们的作品一定要表达出古诗的内容,而只要求他们在这首古诗里面想表现哪一点就表现哪一点,甚至可以是其中的一句、一词、一字。许多孩子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画,画面越来越丰满,绘画能力也越来越有进步,促进了他们在语言和审美能力等方面的不断提高。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参考文献:
[1]王媛.为诗歌把脉[N].北京:北京日报,2001年
[2]周先慎.解读欣赏古典诗歌的津梁[N].光明日报,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