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美国史学界关于对日使用原子弹原因的论争(2)

2017-11-16 01:24
导读:用核外交政策,迫使苏联削弱对欧洲的影响。(4)杜鲁门政府的政策导致了冷战。 艾尔坡罗维兹的书在美国史学界引起了比过去更大的关注。其原因有:

用核外交政策,迫使苏联削弱对欧洲的影响。(4)杜鲁门政府的政策导致了冷战。  艾尔坡罗维兹的书在美国史学界引起了比过去更大的关注。其原因有:(1)艾尔
坡罗维兹挖掘出了更新、更详尽的资料,受到人们的重视;(2)当时美国的越南政策
在国内引起不安;(3)美国史学界正兴起对冷战起源的研究。艾尔坡罗维兹对以前学
派观点的修正激起了一大批学者的反对。冷战初期左派史学家加伯雷尔。卡尔考(GabrielKolko),
认为使用原子弹既不是引起美苏不和谐的原因也不是个道德问题。7另一位史学家托马
斯。哈蒙得(ThomasT.Hammond)宣称:“作者(艾尔坡罗维兹)的主要贡献是引起我
们重视一个问题:1945年伯尔纳、史汀生、杜鲁门希望以拥有原子弹来增加与苏联谈判
的砝码。但是,夸大原子弹对美国政策的影响已经误导了不明真相的读者相信:1945年
原子弹政策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8并认为作者“频繁引用断章取义的资料并
不能支持他的观点。”9最尖锐的批评来自罗伯特。詹姆士。麦道克斯(RobertJamesMaddox),
他在仔细校对了艾尔坡罗维兹书的脚注后发现,有许多注释是艾尔坡罗维兹自己创造的,
他认为“这样的学术著作是经不起推敲的、是不严谨的”10.总之,修正派史学家认为,
美国的决策者们在使用原子弹争夺世界权力的斗争中,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到70年代中期,由于美国开放了一些关键的资料,又有一些学者对艾尔坡罗维兹的
观点提出了疑义。莱斯尔。罗斯(LisleA.Rose)和马丁。雪维(MartinJ.Sherwin)
是反对艾尔坡罗维兹观点的代表人物。罗斯反对艾尔坡罗维兹为杜鲁门政府辩护,尽管
罗斯依然承认杜鲁门政府是企图利用战后核武器的垄断,取得对苏外交的胜利,他指责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广岛和长崎的毁灭性破坏是“卑鄙的行为”。11马丁。雪维虽认为艾尔坡罗维兹的观点
是比较有说服力的,但在《一个世界的毁灭》一书中,雪维强调,正确理解美国的核政
策需要考察罗斯福和杜鲁门的行动。他认为使用原子弹的主要动机是尽快结束战争。他
也同意艾尔坡罗维兹关于美国决策层把原子弹作为一种政治武器来提高自己的外交地位
的观点,但他认为这一政治目的次于结束战争的军事目的。12  到1995年,戈。艾尔坡罗维兹就相同课题又写了《使用原子弹的决定和一个美国神
话的构筑》一书。基于他原来的观点,他进一步阐述日本已经接近投降,日本已受到苏
联准备宣战的威胁,美国的军事将领艾森豪威尔等认为并没有必要使用原子弹;杜鲁门
的大多数高级阁员敦促,明确日本天皇的地位将加速日本的投降。但杜鲁门执意听取国
务卿伯尔纳的观点,确信原子弹是对付苏联的一个重要的外交工具。  显然,50多年来有关这一问题的学术争论表明,为什么使用原子弹依然是历史学家
的重要研究课题。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美国作出这一决定?为弄清这一问题,有必要考
察这一决定形成的过程。  美国的核武器政策开始于罗斯福执政时期。1938年原子核的分裂在德国试验成功,
罗斯福接受爱因斯坦的建议密切关注德国原子弹试制的情况。罗斯福惟恐在原子弹的试
制方面德国走在美国前面。很明显,谁首先试制成功原子弹,谁就有利于控制战争的结
局。因此,1941年10月,在珍珠港事件爆发之前两个月,罗斯福批准了曼哈顿工程研究
项目,开始试制原子弹。罗斯福明白,原子弹在战争和外交中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加速
结束战争的步伐,增强美国的实力,影响战后的世界格局。在罗斯福的领导下,曼哈顿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工程进展顺利。为了在关键时刻使用原子弹,罗斯福坚持保守美国正在试制原子弹的秘
密。“这个秘密武器不仅针对我们迫在眉睫的敌人德国,而且针对我们潜在的敌人俄国。”
13鉴于40年代早期的世界形势,罗斯福觉得同盟国之间的联合是建立在互相需要而不是
上一篇: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1) 下一篇:论和谐社会视域下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