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中小学课程运作机制的转变研究(1)(3)
2017-11-16 01:47
导读:第一,健全课程决策机制。课程变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编制、课程实施程序的设计以及课程评价标准的构建,任
第一,健全课程决策机制。课程变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编制、课程实施程序的设计以及课程评价标准的构建,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课程改革的失败,因此在课程变革之前,首先应该有一个科学的决策过程,以保证出台的各项课程举措的合理性,单纯地依靠行政的强制命令和专家的主观判断已经不能应对复杂的变革形势,这一点已成为各国课程变革的共识。我国目前采用的课程决策机制是国家决策的运作模型,这种决策机制的优势是可以充分发挥政府力量,集中优势教育资源,制定教育改革的政策和文件,全面推进改革的进程。但是,面对课程变革这一复杂的系统,国家决策的决策机制往往可能会在运行的过程中发生扭曲、异化和“失真”。目前我们已经认识到这种决策方式的弊端,在课程决策方面开始弱化国家控制,适当放权给地方和学校,充分发挥“非主流”机构的影响作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出台正是这种决策转变的体现。今后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强化课程决策机制的转型,从国家决策的运作模型向民主决策的运作模型转化。
第二,引入课程审议机制。我国当前课程改革采取的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研发思路。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扬民主精神,推行课程审议机制,吸纳社会各团体参与课程设计。
一方面,我们要建立咨询委员会,在课程设计之前召开咨询会,邀请各方面人士参与讨论,出谋划策,充分听取民间的声音,吸纳合理化的建议。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高中课程改革的进展、问题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