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特点与优势
(一)青岛市对发展本地区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思想上重视,领导上得力
青岛市是我国经济基础较好、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过渡型经济的特点尤为明显和突出。青岛的社会总产值中工业产值大大高于农业产值,向工业化经济过渡的速度明显高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但同全国其他地市一样,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青岛市中等教育的结构比例需要调整、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落后的问题十分严重,矛盾更为尖锐。青岛市委及市政府较早地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并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把重视发展本市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列入了议事日程,放到了一个恰当的位置。
青岛市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经常研究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问题,听取工作汇报,视察学校,注意做好决策、监督和检查;各县、市、区的主要负责同志更是亲自联系学校,帮助、指导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市教育局也成立了相关科室,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作用;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努力支持办好职业技术学校。这种思想上的重视和领导上的得力,既是青岛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又是近几年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快、发展好的一个关键而有力的因素。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二)青岛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方式灵活多样,发展稳健,并已形成较大的规模
在思想重视、领导得力的基础上,青岛市认真吸取了大起大落的沉痛教训,注意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办学形式,逐步推动中等教育结构的改革,促进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持续、稳步和健康发展。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伊始,青岛市就注意避免“一拥而上”的现象,根据本地区的需要及可能,通过加强宏观控制,利用条件和优势,采取改办、新建、联建等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举办职业技术学校。在对原有职业技术学校进行调整、挖潜的同时,从本市普通高中校数量多、密度大、基础较好的实际情况出发,有计划地逐年压缩普通高中的学校数和招生规模,将一批有一定办学条件的普通高中改建为职业中学(中专),以己之长,补己之短,以达到扩大职业技术教育规模的目的。同时,通过鼓励、支持教育部门与经济部门职合办学、企业和乡镇自办职业技术学校等做法,调动全社会办学的积极性,改变了过去由教育部门一家“唱独角戏”的情况,既解决了职业技术学校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又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同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了学校的活力。目前,青岛市职业中学(中专)的主要专业已全部实现了联办,有力地促进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迅速、健康的发展。
由于加强了宏观控制,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青岛市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近几年出现了少见的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城镇已基本实现了普及职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训练的目标,大大缓解了全市经济建设所需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的矛盾,提高了就业人员的素质。青岛市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规模和发展速度上,已基本上适应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青岛市的职业技术学校专业门类齐全,地区特色比较明显
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青岛市重视从本地区的实际需要出发,努力办出本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根据青岛市的具体情况,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导向”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方针。“一个中心”,即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要以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为中心,围绕着这个中心,根据青岛市的产业结构变化和重点行业对技术人才需求的情况,加强了学校专业体系的建设。“两个导向”,一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为外向型经济建设服务为导向。青岛市是我国北方的重要对外贸易港口,又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在外向型经济建设中,青岛市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为了保证青岛市外向型经济的顺利、迅速发展,根据统一的规划目标,专门制定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外向型经济服务的大专业系列教育规划,加强了以电子、港口、旅游、酿造、化工等为重点的专业体系建设。二是以为农业发展服务为导向。无农不稳,青岛市是我国重要的粮、油、果、蚕、渔生产基地之一,农业生产既关系到国计民生,又是青岛市整个经济发展的基础。为了充分发挥青岛市农业资源的优势,适应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土地规模经营的需要,青岛市改革了传统的农科类综合技术专业,突出了种、养、加工技术专业,强调了实用技术和实践技能的教学训练,使农类各专业的建设逐步走向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