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2 学校自主。
另一个经常提到的担忧是实施合作教育时学校可能会失去自主权。因为企业支付给了学生工资,企业将对学校的课程设置产生一定的影响。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了伙伴关系,共同履行合作教育的义务和职责。企业的工作环境成为学校课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企业对学校课程的设置产生一定的影响,它的这种影响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有利。在构思、设计和完善课程的过程中,参与合作的企业和大学机构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教育自由的丧失。从质量保证和问责制观点出发,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学历应负最终的责任,学生、学校和企业达成的学习-工作协议强调学校管理人员的这种独特的职责。在合作教育中还没有建立起质量保障体系,这种质量保障体系一旦建立,参与合作教育的企业就可以获得教育资格。如果企业工作环境不利于学生学习,企业对学生的训练达不到标准或者违背了学校自主的原则,企业的教育资格将被取消。
2.3 学校和工作领域的分歧。
更加现实的阻碍因素是学校对于企业工作范畴的生疏,还有企业教育意识的缺乏。对于学校教学员工来说,采用一种在企业通用的语言是存在难度的。有些时候学校管理者同相关企业就合作事宜达成了共识,但当涉及到学生具体的工作任务时,学校教学人员觉得同企业管理人员交涉并不是很容易。通常的情况是,企业主要关注的是产量的增加和学生更多地为企业服务,而不是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这样导致两者之间沟通和交流无法顺利进行。要想缩小两者之间的分歧是比较难的。
人力资源经理一般都非常支持合作教育,但他们发现要想说服生产经理同学校进行合作是十分困难的。虽然企业高级管理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但是,在日常的生产实际中,在生产车间为学生创设适当的职位以及委派胜任的培训人员是非常难的。虽然大学已经就应用研究同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联系,但谈到为学生创建合作学习体验,大学和企业之间合作现状的改观还是有难度的。一些小型和中型企业,已经忽视了自身内部人力资源的发展,要想同高等教育建立校企合作并不容易。最新研究表明,一些企业在校企合作中优先选择敢于创新的学生,这种独特的选择方式将使合作教育课程变成专门为精英学生而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