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 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 的教学交替人才培养方式。
在修订09 级畜牧兽医专业计划时做了大范围的调整, 第五期只开设专业限选课程。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就业的基础上, 把专业限选课程分为草食动物养殖与疾病防治方向、宠物保健与修饰方向、养禽与禽病防治方向和养猪与猪病防治方向四个职业方向, 以满足学生就业选择和当前养殖业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加大了实践教学比例, 增加了学生假期的专业调查与实践课程。此外还把职业技能考核单独列入教学计划, 将岗位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职业资格考核内容嵌入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教学中, 实施“双证书” 教育, 学生在不延长学制的情况下, 同时获得至少1 个相关岗位职业资格证书, 提高就业竞争力, 连续四年毕业生100%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1.2.3 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指导实训教学。
本院现与崇州旺达饲料公司、四川乾坤集团、四川隆生集团、四川巨星集团、大北农集团等10 多家龙头企业或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结合实训基地, 还与双流县共同建设了严华村分院、红碑村分院、篁筱村分院3 个专家大院村结合实训基地, 在金堂县帽顶村、邛崃市土溪村等地建立了对口扶贫基地。这不仅是教师发挥专业优势与技术优势服务“ 三农” 的场所,也是学生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及培养“ 亲农、事农、兴农” 情感教育的基地。毕业学生实习多数放在生产第一线, 企业安排有技术人员作为实践训练的指定教师, 学校也派有专业教师进行巡回指导。特别是“巨星班” 的毕业实习由企业分成小组, 每组全天派出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实习、监督、填写实习鉴定评语, 综合评定给出实习成绩, 学生普遍反映学到了东西, 收获不小。
1.2.4 聘请企业专家兼课。
分院长期聘请崇州旺达饲料有限公司的余大军硕士、西南大学的佘永建教授、四川巨星集团生猪事业部总经理岳良泉、饲料技术总监及生猪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唐春祥、生猪事业部综管部副经理周欣等作为客座教授为学生亲自授课, 深受学生好评。
2 学院积极为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在面向社会开展职教培训的同时,本院积极主动为企业优先解决实际困难, 与企业形成了优势互补, 共创双赢的局面。专业教师为崇州旺达饲料公司等企业养猪大户及经销商进行《种猪的选择》、《仔猪和母猪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疫病免疫程序》
等针对性强的短期培训。2006 年开始与四川乾坤集团联合开展全国经销商专业技能培训, 预计在全国范围内培训500 人, 目前前三批近三百余名“金牌”经销商培训班已圆满结束。帮助隆生集团制定业务员培训计划, 并参与了多家分公司业务员的培训。还有更多的企业主动找到学院, 商谈合作培训事宜, 以期提高员工素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取主动。
3 学校积极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
有多名教师常年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服务咨询,在企业和广大养殖业主中建立了很高的社会声誉。周大薇和李光沐两位副教授及刘永红老师与温江农友家禽研究所合作的“红酒酵母多糖对产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研究项目在四川省目前存栏量最大的商品蛋鸡场(达25 万只鸡)——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的巨兴养殖场进行了推广应用扩大试验, 使该场每只鸡净增纯利3.27 元, 在一个产蛋周期中,就净增纯利80 多万元。周光荣和唐仁华两位副教授长期为温江区、邛崃等地的养殖户进行养殖技术的推广、饲养管理的规范以及畜禽疫病的诊治,两位副教授被聘为重庆西南大学科信动物药业有限公司专家顾问团成员、成都凤凰饲料有限公司销售部技术顾问。6名副教授作为成都农业科技特派员分别对口联络和技术服务龙泉驿、邛崃、崇州、青白江、都江堰和大邑6个市县,按照当地的发展规划,收集急需解决的农业科技问题,反馈给成都农林科学院组织协调解决。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培养一批靠得住,不脱产的农民技术员和农民经纪人。此项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当地农业主管部门和农户的肯定,推动了当地畜牧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