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总目标(2)
2017-12-05 04:53
导读:第二,精心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马克思主义原理告诫我们,人的思想最终是由实践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思想,而生活本身就是实践。
第二,精心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马克思主义原理告诫我们,人的思想最终是由实践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思想,而生活本身就是实践。对21世纪的大学生,仅通过说教的方式难以直接改变其思想观念。因此,要下大力气设计各种活动并引导学生参加,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亲身感受和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中国带来的巨大进步。在各种纪念日或重大节庆日,应利用引人入胜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切实感受到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逐步树立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第三,通过各种学术沙龙和辩论会,让广大师生通过坦诚交流甚至辩论,澄清各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误解。如,有的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资本主义;有的认为,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补资本主义的课;有的甚至认为,只有资本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不要怕辩论引起思想混乱,相反,辩论必将使更多的师生树立并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第四,发挥大学生社团等大学生组织对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有效引导,确保校园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5]学生自己的组织,对学生的影响更大些。
第五,“要加强校报、校刊、校内
广播电视、校园网、学校出版社、宣传橱窗等的建设,发挥宣传舆论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更大作用。”[5]占据并充分利用各种舆论阵地,引导学生理性地对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并解决各种新问题,使学生从心灵深处认同: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团结全体炎黄子孙完成中华民族的使命。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空前活跃,社会价值观念和理想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日益被社会各个阶层广泛认可和接受,是有效凝聚民心的共同理想,它也“是振奋大学生精神、鼓舞大学生进取的有效途径”[6]。毋庸讳言,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个人的专业学习,自我发展的程度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更加关注个人健康、幸福、前途、发展、爱情、家庭等具体问题,而对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却关心不够。”[7]如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领大学生的个人理想,就可以将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升华为政治理想。他们走上社会后,就能够影响和带动其身边的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