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达性天”解读(1)(2)
2017-12-06 02:45
导读:分析到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了“学达性天”的内涵和重要意义,但是,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呢?因此,我们还必须继续认识“情”和“道”的作用。 如上所
分析到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了“学达性天”的内涵和重要意义,但是,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呢?因此,我们还必须继续认识“情”和“道”的作用。
如上所述,“性”,准确讲是“养性”,在“学达性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际上,大学“八条目”中的“诚意、正心、修身”都体现了“养性”。所以,《中庸》讲“率性之谓道”:按照“本性”行事就符合道,就是“道”。但是,是不是直接从“性”就可以抵达“道”呢?实际上,这中间还有一个环节。正如庞朴先生所说,“郭店竹简”的发现,为《中庸》命题的出场,做了充分的思想铺垫,补足了孔孟之间所失落的理论之环。这就是“情”的环节:“道始于情,情生于性。始者近情,终者近义。”由于历史的原因,后世的儒家对“情”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认为“性善情恶”,认为“情”就是“欲”,进而提出要“兴天理,灭人欲”,从而完全对“情”采取了否定的态度,将“情”逐出了教育的视野。这样的错误做法,一方面使得“道”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某种程度上成了假道学;另一方面,使得人的培养发展中压抑了情,偏离了正常的途径,出现了不少伪君子。这样的历史教训,我们应该深刻地记取。事实上,人的情感也具有两个方面:作为动物性的情欲和作为真正的人的情操。不仅对情操要肯定、要培养,就是对正常的、为生存必需的情欲也要肯定。只有当情欲超出了一定的限度并损害了他人利益时,才需要给予限定和制裁。而且,情感的正常发展对人的心理健康、个性形成,进而对才华的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大部分天才都是性情中人,是和常人不一样的人。所以,应该注重情感的辨析、培养和熏陶,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使其合情合理、近义成道。正是因为对“情”的不同把握,就成就了不同的人,如明代吕坤在《呻吟语》中所说:“小人纵情,君子制情,圣人调情。”可见,只有通过“情”,才能使得“天-命-性-情-道”的下贯和上达流畅无碍。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陈怡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美国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农村教育需求与教师知识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