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浅析(1)(2)
2017-12-11 02:53
导读:2.2 发展高等教育,拉动国内需求的扩大 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内需不足造成的,但是家庭对教育的投入却是相当的大方,经常为了子女
2.2 发展高等教育,拉动国内需求的扩大
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内需不足造成的,但是家庭对教育的投入却是相当的大方,经常为了子女的教育“一掷千金”,因此有人说中国的教育市场是市场经济改革剩下的最后一个卖方市场。因此,扩大高等教育招生,不仅可以满足社会发展及人们的需求,而且可以增加教育及教育服务的
就业岗位,为社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也可以带动教育支持保障产业的发展,如建筑业、教育金融业、餐饮业、出版业等,形成连锁反应,增加消费需求。据统计,2005年居民储蓄存款突破14万亿元,人均储蓄已经超过1万元。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的研究表明,为了子女上学准备的储蓄占总储蓄额的44%,并认为教育消费是一个大的消费领域。据世界银行统计,20世纪90年代,我国居民教育支出仅占家庭消费性支出的1%,低于同期印度的4%,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8%~10%的水平。20世纪90年代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占相应年龄组的人口比重仅为4%,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仅占同龄人口(18~21岁)的3%左右,加上成人高校在校生也不过7%,而到了2005年,我国普通高校的毛入学率率已经达到21%。由此看来我国的教育不仅增长速度快,而且存在足够的扩展空间。随着经济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城镇居民教育支出在全体城镇居民的总支出中所占比例也在不断快速增加,目前中国城市消费中增长最快的是教育,年均增速高达20%。1994年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支出仅占城镇居民总支出的3.89%;2000年占到5.76%;到了2003年更是达到历史最高的6.42%;2004年虽然比上年有所下降,但仍然占到总支出的6.12%。和比重相比,目前的城镇居民教育支出更令人关注的是它的相对增长速度。相比1994年的130.33元,人均教育支出10年时间增长了283.5%,年平均增幅为14.4%。而同样在10年的时间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平均增幅为11%,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平均增幅只有9.3%。教育支出的增幅要明显高于收入和支出的增幅。因此,教育供给扩大,教育消费的拓展空间将是巨大的。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高校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与关键因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