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象征性艺术观念在现代舞教学中的培养(2)
2017-12-12 01:12
导读:二、现代舞魁力所在—艺术象征 象征是什么?历史上许多哲学家和艺术家们都曾探讨过这个问题。十八世纪德国古典主义 美学 大师黑格尔,十九世纪法国
二、现代舞魁力所在—艺术象征
象征是什么?历史上许多哲学家和艺术家们都曾探讨过这个问题。十八世纪德国古典主义
美学大师黑格尔,十九世纪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之一维尔伦,二十世纪美国著名诗人艾略特都有过重要的表述,在他们的表述中都曾表达这样一种看法,象征就是通过一物暗示另外一物,其本质就是当人们听到、看到或感觉到某一事物的时候会联想到其他的事物。根据现代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之所以会有这种象征性的联想主要得益于人类的通感这一心理本能。“在现代心理学中,通感一词是指不同感觉之间的互相作用、互相联系、互相转化和互相沟通的心理现象,通感在普通心理学中又叫联觉,在艺术心理学中称为艺术通感。也就是说,通感是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它就是象征。从艺术的历史发展来看,艺术之所以能够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保持其久盛不衰的魅力所在,正是艺术家们对艺术语言的“象征性内涵”不间断的追求与探索。艺术离不开以通感为基础的象征性语言,如果音乐作品不能通过其艺术语言使欣赏者展开联想,与音乐产生共鸣,那么它仅仅是一些杂乱无章的声音;绘画语言如果不能使欣赏者通过画面展开联想,获得精神满足,那么也仅仅是一些画面而已;而现代舞如果不能通过其抽象化的肢体语言与音乐合理的结合,那也仅仅是一些人在舞台上胡乱踢腿、伸手做一些奇怪的动作而已。
笔者认为,现代舞作为一种高度抽象化的肢体语言艺术,之所以能够冲破数百年来“芭蕾舞”的栓桔以一种自由表达时代精神、情感的姿态出现在历史舞台,关键在于艺术家们能够通过某些抽象的肢体语言,暗示现代舞中所隐藏的深刻精神内涵与震撼人心的情感宣泄,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观众。就像玛莎·格莱姆所阐述的现代舞就是去“将隐藏在为人接受了的符号之后的内心现实暴露出来。”川而洛伊·福勒则更为直接地讲到:“为了突出某个思想,我尽力用自己的动作去在心灵中产生这个思想,去唤起他们的想象,并使他们做好接受某个特定形象的准备”显然,现代舞如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离不开对象征的追求,而且那些著名的伟大现代舞先驱们也是这么做的,如依莎多拉·邓肯在《奴隶进行曲》中,通过这一作品标题“奴隶进行曲”,首先在欣赏者的内心世界暗示了作品的主题;而在作品的表现过程中,邓肯通过仿佛被捆绑的身体,艰难地向前缓步而行,小心翼翼地摸索自己的道路,睁大的眼睛,恐惧异常的期待,颤抖的身体,直到受禁锢的双臂展开,并做着自由的动作等,这一系列象征性的肢体动作暗示了她对俄国农民为自由而进行的艰苦斗争的认识,完美的与主题一一反抗不平等的社会,暗示了人对自由、平等的追求这一永恒的人文理想在形式与内容上的契合。而玛莎·格莱姆在《克吕泰姆斯特拉》中,通过古希腊神话所暗含的因为神不能宽恕、不能包容对方的错误而导致最终悲剧性结果的产生这样一个神话故事,暗示了基督教所倡导的“宽恕”这一重要教义的人文内涵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表达了格莱姆通过表现神性暗示人性的艺术目的;同时也象征着格莱姆对现代社会中宗教对人性启迪重要价值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