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办学成本的测算(1)(2)
2017-12-14 02:55
导读:专业教师编制数=(h×p)/(r×q)[JY](1) て渲衕:某门课程的总学时;p:修这门课程的学生数;r:班级规模;q:教师额定工作量。同时根据文献[2]的要求对高
专业教师编制数=(h×p)/(r×q)[JY](1)
て渲衕:某门课程的总学时;p:修这门课程的学生数;r:班级规模;q:教师额定工作量。同时根据文献[2]的要求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成本做标准测算。
(3)文中所测算的只是教育成本中的院校直接成本,即会计成本,是以货币计量的财务成本。
(4)测算是针对生均成本来讲的,这里所计算的学生数,均是指该专业标准学生数。
标准学生数=(期初学生数×8 期末学生数×4)/12 [4][JY] (2)
(5)固定资产是高等学校办学的最基本物质条件,学校教学相关固定资产耗费的价值,是教育成本的重要项目之一。但由于目前学校并未真正实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而是根据收付实现制直接将当期购置的固定资产费用化,不能完全真实反映各个高校的教育成本的实际水平。同时,各高职院校的规模不同,相应的固定资产价值也不同。因此,测算是在目前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对房屋、土地不计提折旧的前提下进行的,即折旧只是对基本的教学设备(包括专用设备和一般设备)、图书资料等计提。
(6)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校内管理和分配等体制因素对成本的影响虽会逐渐弱化,但目前不同的管理体制和分配机制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成本。文中对样本专业成本的测算是在院系两级管理的条件下进行的。
二、专业标准办学成本测算
(一)测算项目
1.工资(Salary)S
工资是教育成本中最大、最主要的项目。为充分反映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发生的主要成本,文中对工资的测算以当地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为基准工资,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基础上核定所需专业教师编制数,按照文献[2]的标准,管理人员是专职教师人数的1/2,值得指出的是高校教师是一个高学历、高职称的群体,平均学历要比社会平均水平高很多,收入水平自然要高于平均水平。虽然样本高职院校设立于地市州等,但大多仍都在市区内,而当地平均工资水平一般是包括了周边县的收入水平,所以普遍较低。因此,这里用浮动权数K来处理这一问题,K必然是一个大于1的系数,据当地统计结果显示1≦K≦2.5,这里取K=1.8(平均值)。所以: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生均工资成本S=B×P×K/N[5] [JY](3)
其中B为专业所需教职工编制数,P为基准工资,K为工资浮动系数,N为标准学生数。如表1所给样本专业编制情况,可得:
两专业生均工资成本分别为:会计专业(群)33.21×18007×1.8/N=4002元;
数控技术专业(群)29.895×18007×1.8/N=4326元。
2.公务(Official)费Q
公务费亦是指学校的基本管理费用,由于这部分成本经常变动,很难给予量化考察。根据统计结果,一般取生均教育事业费(生均成本)的5.8%作为基本管理费用进行分析[4]。
3.业务(Business)费B
业务费是学校为完成教学业务所支出的消耗性费用和低值易耗品购置费,相当于文献[2]中的教学经费。此项经费包括试验实习费、
毕业设计费、讲义材料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专业),以及教学改革专项经费和专业、课程建设费(即三项建设费)[5]。由于业务费是高职院校财务科目中事业费支出的主要部分,在培养成本所占的比例自然较其他成本项目大。按照评估合格要求,教学经费应占学费收入的20%以上,目前国家规定的学费收取标准是按照培养成本的25%~30%收取[6],但由于政府财政投入比例的下降[7],加上地方高职院校所处地理位置、办学性质、制度等因素的特殊性,使得实际学费占地方高职院校培养成本的比例较高,因此本文按照业务费占培养成本的50%进行测算。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李爱萍 李南峰
关于大学人文教育困境的思考
大学师生实施研究性教学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