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高校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发生过程(1)(2)

2017-12-28 01:38
导读:二、 高校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发生过程是激发学习者主体性发挥的过程 高校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发生过程是激发学习者主体性发挥的过程,这一认识主要来自

  
  二、 高校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发生过程是激发学习者主体性发挥的过程
  
  高校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发生过程是激发学习者主体性发挥的过程,这一认识主要来自于认知 主义中信息加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与存在主义理论对学习过程的解释。
  (1)是促进大学生个体对信息加工改造的过程。认知主义理论喻示着高校教师教学有效性取 决于 学习者个体对信息的加工改造。信息加工理论主要阐释个体接受、编码和记住信息的基本步 骤,其主要假设是人类记忆系统的性质和记忆中知识的表征。由此,高校教师 教学有效 性的依据是:人类的记忆是一个主动的系统,它选择、组织并编码新的信息或学到的技能, 并把它们储存起来;同时,它还是帮助学习者积累间接经验或知识、理解环境信息的有效策 略。那么,高校教师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主要包括:建构学习架构;促进学习者的知觉和信息 编码;传授学生建构意义的策略[4]。
  因此,高校教师教学有效性在于发挥学习者头脑中原有认知结构的作用,重视学习者的知识 加工和理解过程,指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2)是促进大学生个体主动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喻示着高校教师教学有效性取决于个 体的 主动建构。建构主义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是人建构的,个体创造知识并建构概念;知识是交 易性的,受建构关系与情景影响;学习是一种社会性的建构,它分布在人际合作的学习参与 者之中,即知识处于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中;学生的内心体验与课堂实践是对知识的建构[4]。因此,知识往往是综合性的知识,它是个体针对特定对象、实践目的而创造、组 合而成的 知识。过去我们受客观主义教育学的影响,往往把知识作为一个现成的教条,缺乏对知识的创造和 再造。建构主义理论对高校教师教学有效性的要求是,教育者应该重视建立有利于学生主动 探索知识的情境,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加工,建构自己的意义。同时,要建立新的知识 观,知识需要打破学科知识之间的分界,融合理论知识与技术知识,联结自然科学与社会科 学,它的产生不仅需要挖掘新的知识,而且需要对现有知识进行新的组合,是对知识再造的 过程[5]。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3)是促进大学生个体自由选择的过程。存在主义理论喻示着高校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个体 的自 由选择。存在主义强调个人自由、个人选择、个人责任。从高校教师教学有效性的角度而言 :一是在价值观上强调个性的张扬和理念的回归[4];二是在知识论上认为最有用 的知识是 受教育者所需的知识;三是在师生关系上主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教学的主体;四是在教 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强调受教育者个体的自由选择。
  因此, 高校教师教学有效性应该是受教育者自己选择自己、自己塑造自己、自己对自己负责 并且捍卫个性,得到自由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上述理论归纳起来就是从两个维度认识有效教学,认知主义注重科学因素,建构主义和存在 主义注重人文因素。在哲学研究中,认知主义理论强调人的理性的一面,建构主义和存在主 义理论强调人的非理性的一面。有效的教师教学应是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双重取向。在教 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一定要符合科学理性,包括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心理特 点,符合科学的发展规律,特别是学科与专业的内在发展逻辑、教学本身的发展规律,并且 使学生发展规律与学科发展规律有机结合。同时,教师的教学还一定要符合人文价值,包括 通过教师行为的发挥,培养学生作为人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使学生的独立人格彰显 出来,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并促进其发展。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所谓“完全的人”、“整体的人”,不仅意指人的自然潜能的充分发展,也涵盖人的对象性 关系的全面生成以及个人社会关系的高度┓岣籟6]。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朱华梁
上一篇:中老年知识分子42式太极拳教学与健身刍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