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发生过程(1)
2017-12-28 01:38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论高校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发生过程(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 要] 高校教师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发生过程而非一个实体,
[摘 要] 高校教师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发生过程而非一个实体,它是教师复杂的教学活动过 程 ,是一种生命活动形式。高校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发生过程是激发学习者主体性发挥的过程, 即是促进大学生个体对信息加工改造的过程;是促进大学生个体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促进大 学生个体自由选择的过程。高校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发生过程是教师不断学习教学的过程,即 是关注学习者的过程;是不断研究师生活动的过程;是研究并实践自己的教学方法的过程; 是加强与同伴合作的过程。
[关键词]教师教学;有效性;发生过程
高校教师教学有效性是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随着后现代主义与建构主义的兴 起,过去的教学有效性观念与技术正在被消解或出现一些泛化的倾向,致使高校教师在教学 实践中出现教学有效性观念与技术的空白与迷茫。笔者以为,我们只有从高校教师“教”的 角度,厘清高校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发生过程,以此建构高校教师教学有效性的观念与技术, 才是科学合理的方法。
一、 高校教师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发生过程而非一个实体
高校教师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发生过程而非一个实体。在传统的理解中,我们 把教师教学有效性视为一个实体,在实体的基础上,将其演绎为一个关于教师教学有效性的 目标体系,只要围绕这些目标体系努力,就会实现教学的有 效性。这一理解似乎符合科学的逻辑,但存在根本的缺陷:一是忽视教学是一个生命的过程 ,它无视教学中的“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结果使学生个体脱离了自身发展、个性生 活与学习经验,学生因此成为“他者”的意志。二是忽视教学是一个教师在复杂环境中的应 变过程,复杂的教学环境是一种先于任何教学经验与教学知识的存在,是教师的主观意识 建构教学设计与选择教学方式方法的基础,教学的有效性是在此基础上生发出来的。
基于以上理解,高校教师教学有效性与姚利民(2004)提出的“有效教学”具有同一内涵。 他认为,有效教学既是人们的长期追求,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 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 的教学,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1]。所以,高校教师 教学有效 性是指高校教师不断建构新的教学理念,运用专业化的教学行为,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使教 学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具体而言,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教师 教学要符合高校教学规律,即尊重大学生认识意向、创造需求与个性特征等发展特点;二是 高校教师教学要体现自身专业成熟度、教学过程设计理念、教学技能技巧与教师教学风格等 因素的协调作用;三是高校教师教学要使教育资源投入最小而产出最大化,把教学活动看作 是精神性的生产活动,要使师生双方在物质、时间、精力的投入尽量最小化,创设最好的学 习环境,使教学效果最显著化。
高校教师教学有效性与中小学教师教学有效性相比存在本质区别:一是专业深度。高校教师 所教内容是人类文化中比较深奥的思想、知识和相关技能,不仅包括已有定论的科学知识和 专业理论,也包括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各种学术流派和学术观点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的问题。它几乎涉及了人类高深的专门化知识的全部内容,具有专门性和高深性特征,其他 的学术组织不可能涉及如此众多的专门化知识[2]。二是创造欲望。高校是研究高 深学问、 孕育高新知识与技术的文化组织。高校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自己要有创造欲望,而且要激发学 生的创造欲望,共同对许多尚无定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提出新解,创造新方法。三是互 动 交流。随着社会发展与知识激增,各种文化和学术观点相互激荡,高校教师教学要表现师生 思想自由与平等。师生双方思想不受公众意见或他人的支配,要有自由表达的机会。四是反 思习惯。高校教师有效的教学通常离不开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成功的有效率的教 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 境 ,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3]。反思有利于教师的自我激励与提高,使教师不 断 探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有所评价,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