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欧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趋势及启示(1)

2018-01-07 05:41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欧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趋势及启示(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面对21世纪社会、教育和个人发展的更高要求,我国学校
摘要:面对21世纪社会、教育和个人发展的更高要求,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还显得比较落后。当前,欧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表现出新的趋势:工作者资格认定的职业化、高学历化取向;工作者培养的专业化、研究化与实践化取向;内容的综合化、途径的多样化与整合化取向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取向。借鉴欧美国家的有益经验,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实内容,整合模式;加速现代化,推进本土化。关键词:欧美学校;心理健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对急剧变化和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日益复杂,其身心健康所受到的负面影响日趋增大,致使心理问题不断产生,心理健康水平不断下降。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大力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然而,面对21世纪社会、教育和个人发展的更高要求,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还显得比较落后,且存在诸多潜在的消极倾向与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欧美国家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借鉴有益经验,对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大有裨益。一、欧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源于美国,并率先在欧美等国家中发展起来。[1]欧美等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设施与服务,概括起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人才培养与资格要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欧美国家都十分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培养及其资格水平的认定。20世纪70~80年代,英国出现了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培养模式,[2](24-25)其培养工作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1)专业训练前的准备,包括安排受训者现场工作,在教育心理学家的指导下参加晚间工作室活动,进行专题学习,掌握有效的教室工作策略。(2)专业训练与现场工作,即在大学内注册完整学习一年,学习与学校心理健康领域有关的道德与法律知识,掌握专门的技术技能,承担小课题的研究,完成督导下的实践工作。(3)高级专业训练,即让受训者能及时巩固、更新知识,进行自觉研究,发展新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的相关训练。在英国,心理学会审查认证受训者的资格水平。英国心理学会规定工作者的最低资格条件是:研究生以上学历,拥有教师资格证书,两年以上的儿童青少年教学经验,至少两年研究生学位后的教育心理学训练(目前一般是一年全日制硕士课程和一年指导下的实践)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也设置了专门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培训计划,计划包括受训者的专业学习和见习两个部分。专业学习包括心理学基础学习和应用学习,前者内容涉及差异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等;后者则包括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学习结束后,受训者还要进行两年的见习工作。法国对工作者的资格要求是:进入大学学校心理学专业学习两年,并有至少三年教师训练和五年小学或学前工作经历等。[2](26)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培养以“科学家──实践者”模式为主,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申请者要进入美国学校心理学家协会(NASP)和美国心理学会(APA)认可的学校心理学专业学习。学校心理学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五个方面:心理学基础课程,教育学基础课程,心理诊断与干预,心理学统计与研究方法和职业心理课程等。美国心理学会坚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获得博士学位,并要通过资格认证考试,才能获得资格证书。而美国学校心理学家协会的资格认定相对宽一些,除博士外,非博士的人员也可以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非博士学位包括硕士与专业工作者两类。专业工作者通常是指在完成大学本科教育后再接受五六年的教育训练。(二)服务领域与工作任务随着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欧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越来越全面,服务领域也越来越广泛。美国早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大都服务于非学校机构。1945年,学校心理学会成立后,服务对象开始转向公立和私立学校,并以公立学校为主;服务领域由过去的中学扩展到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所有教育阶段;服务对象从以学生为主,扩展到家长、教师和学生监护人等。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传统的任务是对“问题”学生进行能力和学业成绩测验,然后把他们“归类”到不同性质的特殊教育班。随着学校心理学科的不断完善及社会各个时期的不同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也逐步拓宽到为学生、教师、家长及整个教育管理系统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如心理教育测量、心理咨询、学习辅导、与教师或家长之间的咨询会诊、项目评估和学术研究等。美国中小学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包括:[3](24-25)(1)心理诊断,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接受心理诊断的申请人交谈,全面了解其档案材料,挑选测量工具进行心理测试,并整理结果;(2)咨询会诊,即两个以上的专业人员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内容涉及心理卫生、行为矫正、危机、学校体制咨询等四个方面;(3)干预,即在确诊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适合学生的心理治疗方法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行为进行矫正,内容主要包括认知、情感、社会技能、学习、心理卫生和职业选择指导等。20世纪80年代法国教育部提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三个方向:定向、干预与整合。定向即诊断、评估儿童的学习能力、个人自主性等;干预包括从儿童入学开始的观察,并对其以后的学习或行为问题提出建议,以及帮助教师学习如何对待特殊儿童,或协助教师制定特殊儿童教育计划;整合即在普通学校中对特殊儿童的“融合式教育”负责,帮助教师做好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使特殊儿童尽快适应正常的教育环境。(三)组织机构与学术期刊1945年,在美国心理学会中,学校心理学成为第16个分支,标志着美国学校心理学分会(APA-16)正式成立。1969年,美国学校心理学家协会正式成立。这两个学术组织都是全国性学术管理机构,其职能主要为全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服务。1992年美国中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也成立了自己的组织──中学心理教师协会(TOPSS),并于1996年创办美国第一份专门研究中学生心理的杂志《惠特曼心理学杂志》。此外,还有相关学术组织不断成立,如美国人事与辅导协会(APGA),在1953年吸收美国学校咨询协会的基础上,1993年更名为美国咨询与发展协会(AACD),该协会发表的《孩子是我们的未来,2000年的学校咨询》发展规划,成为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1963年,全美第一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期刊《学校心理学杂志》创刊,1964年,《学校中的心理学》创办,随后一系列刊物陆续诞生,如《学校心理学文摘》(1972年,现名为《学校心理学评论》)、《国际学校心理学》(1979年)、《专业学校心理学》(1986年,现名为《学校心理学季刊》)以及其他相关专业杂志如《特殊儿童》、《学习困难杂志》、《心理教育评价杂志》等。二、欧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趋势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进步,欧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表现出以下趋势。(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资格认定的职业化、高学历化取向据1992年一项对世界54个国家的87 000多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调查表明: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资格的审查与认证,39%的国家报告说他们的大学培养计划要由本国专业心理学会审查,16%的由专业教育学会审查,并且在专业组织方面,心理学组织的影响大于教育学组织的影响。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标准方面:欧美国家有大学专门培养计划,测验活动的专业标准、职业道德伦理标准、学校心理干预活动的专业标准等。欧美国家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拥有执照或资格证书才能正式参加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职业资格要求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同时,对申请资格的工作者的高学历化取向也不断提升。大部分欧美国家要求专业硕士学位是领取执照或资格证书的最低要求,如在上述调查中,欧美国家正在接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的本科、硕士、博士水平的人数比约为5∶42∶53。[4](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培养的专业化、实践化与研究化取向欧美国家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培养方面都十分注重专业化取向,其培训课程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学科性的心理学课程,测验性课程和干预性课程;训练内容一般涉及:掌握心理学核心知识,发展专业决策能力,掌握研究与设计技能,加强人际交流技能,了解伦理知识和建立职业价值观等;培养目标由过去的咨询者、干预者转变为现在的专业系统咨询师。在培养过程中,欧美国家都逐渐把受训者的实习或见习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或让实践者直接进入现场情境中工作,或在专家的督导下完成见习,这一时间段欧美各个国家没有统一标准,但一般至少在一年以上,这样可以使受训者在获得资格后便可以直接进入学校工作。此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培养的研究化取向也逐渐成为一种新趋势,如在培训期间要求完成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等。在实践工作中进行评价、发展新模式和技术内容,反思自己的经验等均需要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因此,在培训工作中,注重工作者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创造性、研究性,也成为欧美国家培训的重点。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浅谈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上一篇:美日中小学学生指导模式的比较(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