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优质教育分配的理论研究(1)

2018-01-11 01:04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优质教育分配的理论研究(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教育总体上具有准公共品和社会权的双重属性,其分配应
摘要:教育总体上具有准公共品和社会权的双重属性,其分配应遵循机会公平原则。但质量越高、层次越高的教育越强调效率。优质教育不是基本权利,而是限制性权利,其分配应遵循机会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具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优质教育仍应遵循机会公平原则。高中和高等教育阶段的公立优质教育应遵循机会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原则。优质私立教育应遵循效率优先兼顾机会公平的原则。

一、问题缘起

长期以来,择校一直是教育实践中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特别是它还与乱收费纠缠在一起,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很多人认为,择校不合理,应通过缩小校际差异来解决这一问题。其实,择校问题的实质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因此,只有厘清优质教育的属性及其分配问题才能更好地认识择校问题。

物品属性与其分配规则密切相关,所以在讨论分配之前,有必要对物品属性进行界定。但物品属性与分析视角有关,同一物品从不同角度看属性也许就不同。因此,选择视角也很重要。分配问题与个人和社会都有关。从个人角度看,分配涉及到个人的权利与利益。而权利与利益是法律与经济研究的主题。因此,法律与经济是讨论分配时的两个重要视角。从社会角度看,分配还涉及到公平和正义,与伦理和政治相关。分配既不能有悖社会伦理,也不能引发政治危机。所以,讨论分配问题还需要从伦理与政治的视角出发。在诸多视角中,伦理是最根本的价值原则,法律所确定的规则和秩序是对基本伦理原则的维护,而利益必须在不违背伦理和不触犯法律的前提下才能考虑。因此,讨论分配问题应先考虑伦理再考虑法律最后考虑经济。分配涉及到分配什么、分配给谁、怎么分配等方面。分配什么通常较为清楚,但分配给谁与如何分配需要认真讨论。其中如何分配还涉及到分配原则和分配标准等问题。因此,讨论分配问题应从多角度出发,分别讨论应该分配给谁以及如何分配等问题。

二、分配理论

伦理是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准则,讨论分配问题首先应从伦理出发。伦理学中最著名的有关分配的理论有杰瑞米.边沁(Jeremy Bentham)的功利主义、约翰.罗尔斯(John awls)的自由主义与罗伯特.诺齐克(Robert Nozick)的自由意志主义。

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把社会总效用最大化作为衡量分配是否合理的标准。以边沁为代表的功利主义者认同边际效用递减原理,他们认为单位收入对穷人的边际效用大于富人,劫富济贫可以增加社会总效用。但他们并不赞同平均分配,而认为社会需要保持一定程度的不平等,以激励人们努力工作。按照功利主义者的标准,当激励扭曲损失的效用与劫富济贫增加的效用相当时,社会资源的分配达到最佳状态。由此可见,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功利主义者更重视后者,他们强调公平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所以,功利主义的分配原则可以被概括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罗尔斯以“无知之幕”(假设人们处在原始状态下)的思想实验为基础,从分析社会契约人手,建立了指导社会政治制度设计与社会、经济利益分配的根本道德原则----“正义原则”。罗尔斯的“正义原则”由两个前后有序的原则构成,即第一正义原则----平等自由原则;第二正义原则----机会公正平等原则与差别原则。第一原则优于第二原则,第二原则中的机会公正平等原则优于差别原则。第一正义原则与第二正义原则分别适用于公民政治权利与社会、经济利益的分配。所谓差别原则,按照罗尔斯的解释为“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的原则,即不公平分配只有在确保处于最弱势地位的社会成员也能从中受益时,那么这种不公平分配才是正义的。

罗尔斯的分配理论包罗万象,既包括政治权利,也包括经济利益。他认为公民政治权利不能交换,只适用于平等原则的观点十分正确。他提出的差别原则体现了对大众和弱势群体的关怀,对于调和社会矛盾具有积极意义。但这一原则并未达到他改善功利主义者按照边际原理对社会、经济不公平进行分配的初衷。他所主张的由处在“无知之幕”状态下的理性人所设计的差别原则,实际上相当于为所有人购买了一份在未来社会中所处社会、经济地位的保险,并且假设这些处在“无知之幕”中的人全都是风险厌恶者。事实上,原始状态下的人的风险偏好属于何种情况无人能知。所以,从制度设计的角度看,最好的方法还是使社会成员的平均效用最大化,而这正是功利主义按照边际原理确定的分配原则。
上一篇:公立大学的制度缺陷及其完善(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