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自愿性辍学:新时期农村初中教育的一个新问题(2)

2018-01-12 02:27
导读:正是这种初级劳动力的严重短缺现状,对农村中学生主动辍学起到了强大而直接的“拉动”作用。劳动密集型经济的发展给农村青少年(包括没有读完初中


正是这种初级劳动力的严重短缺现状,对农村中学生主动辍学起到了强大而直接的“拉动”作用。劳动密集型经济的发展给农村青少年(包括没有读完初中的)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发展机会,不少初中生正是在这种新经济形势中看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才纷纷主动弃学进入社会寻找工作机会的。正因为如此,从上个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开始,不少经济条件已经得到明显改善的农村地区,就开始出现了初中生自愿退学进入社会“就业”的现象(有一部分学生是辍学后直接外出打工,另一部分则是在家待上一两年后才出去打工),而且已经形成了一股“风潮”,这种风潮严重影响着农民家庭对教育的投资和农村中学生的求学心态。

另外,在家长看来,以前子女辍学在家“没事可做”,如今只要他们辍学后能够找到相应的工作,给家庭带来一定收益,他们对子女辍学的反对也就不那么强烈了,而是具有更高的容忍度。

三、从“读书无用论”到“读书无望论”

目前,有不少研究认为,是“读书无用论”导致了农村初中高辍学率的产生。“读书无用论”认为,上学读书没有给受教育者带来足够的利益价值。它有新旧两种版本,“旧读书无用论”认为,知识本身没有价值,书读得再多也没有实际价值;而“新读书无用论”则主要从教育投资和收益对比出发,认为教育投入没有产生应有的收益,处于“划不来”“亏本”的状态。我们认为“读书无用论”的提法值得商榷。

首先,“读书无用论”忽视了广大农民对科学文化知识价值的认识转变。在经济社会各方面条件还没有得到足够发展,农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还比较低下的时期,农民家庭的精力主要集中在解决温饱问题上,他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相对于精神文化需求要强烈和迫切,因而对于读书求学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读书无用论”流行,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农村中学生的辍学。但是,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信息传播技术相当发达的今天,人们思想已经得到很大的解放,科学文化知识的价值和教育的重要性不论在农村还是城市,都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承认和高度重视,继续沿用“读书无用论”或者所谓“新的读书无用论”来解释农村初中高辍学率的现象已经不合时宜。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其次,“读书无用论”并不符合农民真实的对文化教育的客观态度。我们应该看到,在今天的广大农村,绝大多数智力正常的农村人都不认为知识无用,他们都很重视文化知识。随便去问任何一个地方的农民,没有几个从主观认识上说读书没有用、知识不值钱的,即便有人在说“读书没用”,那也只不过是嘴里说说而已,真到自己或者自己的子女有机会有能力读书上大学的时候,个个还不都是砸锅卖铁地都要坚持上学?“只要子女有出息,再多的钱我们也要千方百计凑齐来支持他们完成学业”等想让子女接受更高级教育的想法,才是当今绝大多数农民的真实思想和心态。

再次,“读书无用论”直接把农村教育问题的责任,推到了农民的思想认识这一“表面”原因上,无形中转移了人们对传统教育体制以及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这一“根本”原因的视线。因为从客观情况来看,由于传统的城乡二元教育体制影响,高等教育机会的获得,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希望太渺茫了,上大学对他们而言简直比登天还难,读书不是没用而是没有希望。正因为如此,农民才会认为读书不如种地、打工有用。但是,不论是农民,还是高级知识分子,当面对回报机会很小的某种投资时,都会认为这种投资是“没有用”的,就像不少人认为投资彩票无用一样。

因此,我们认为,与其说是“读书无用论”,还不如说是“读书无望论”促成了农村中学今天居高不下的辍学率;“读书无用论”不过是在“读书无望论”基础之上产生的,后者才是辍学产生的根本原因。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对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反思
美国校本管理背景下中小学校长的素质能力及其培养培训
上一篇:用新的教学理念引领思想政治课教学(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