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与有效发展(2)
2018-01-22 05:41
导读:1.5 信息纷纭,农村中小学生无所适从 由于农村中小学生知识面的局限,对很多新鲜的事物都充满着较大的好奇心,而社会这个大染缸有着许多良莠不齐的东西
1.5 信息纷纭,农村中小学生无所适从
由于农村中小学生知识面的局限,对很多新鲜的事物都充满着较大的好奇心,而社会这个大染缸有着许多良莠不齐的东西,在有意无意中冲击着农村中小学生的价值观,诸如:金钱至上的庸俗价值观,贪污、受贿、侵吞国有资产、公款大吃大喝等腐败现象,“炒股,投机”等社会不良行为,如此种种,让缺乏明辨能力与是非观的少年儿童麻痹眼睛,无所适从。例如:孩子们懂得机遇的可贵,但又不知如何把握好机遇;参与意识在加强,但合作意识在淡化;他们往往以个人为中心,是个性化的一代,集体的观念淡化。他们往往表现欲强,好胜心强,希望被关注,希望被宠爱,这些矛盾使得从事德育的工作者普遍感到学校德育的投入与实际收效相去甚远,可以说现实中的德育工作远远达不到人们和社会对孩子们的期望值。为此,必须在教育理念上实现新的转变,改变传统的训诫式、家长式的教育,突破教育的瓶颈,实现人文教育的重要目标。
2 促进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发展
2.1 领导重视,明确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学校德育事关教育事业发展大局。青少年成才大局。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反对重智轻德,尤其反对把德育与智育对立起来的观点,理清办学思路,扎扎实实抓好德育工作。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只有领导重视了,全体教职工才重视。学校领导要通过多种形式,如开会、印发材料、举办讲座等,把学习规定为制度,努力提高全体教职工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共同做好学校德育工作。学校要对班主任工作要定期进行检查、培训、指导,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另外,还要协调与教务处、政教处的配合,指导并促进各科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德育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2.2 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
教育家徐特立说过:“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后代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处理好学科知识与德育的关系,知识教育与德育渗透的关系,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期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譬如:语文教学中要抓住语言文字、作家作品等渗透德育思想,而不是单纯地停留在语文知识的传授上,既使学生遨游在文学艺术的海洋中,又要让学生受到积极的思想教育。理科老师要将学科知识与德育因素的联接点放在实验上,激发他们为国争光的欲望、热情,让学生在实验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政治课更要抓住政治课的特点,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他们树立远大的政治理想,立志报效祖国。历史课要抓住祖国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地理课要抓住祖国广袤的大好河山等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体育课要把个人需要与未来社会对中学生体质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