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教育与权利(2)

2018-02-02 01:18
导读:二、受教育的权利是一项基本人权 教育的重要,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关于教育是“形成未来的主要因素”的见解也已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然而一些


二、受教育的权利是一项基本人权

教育的重要,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关于教育是“形成未来的主要因素”的见解也已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然而一些国家对这一见解的接受主要集中在教育对国家、社会前途的影响上。假如这样来提问,一个国家的教育处于匮乏状态,情况会怎么样?普遍的舆论总是立刻倾向于把关注焦点引向教育匮乏对国家的未来意味着什么。毋需进行专门研究便可列出许多:社会犯罪率高,人才资源缺乏,科技、经济落后或者发展缺乏后劲,国家无力接受现时代的各种挑战,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等等。这类危机所具有的关于国家是否繁荣强盛的社会功利性质比较容易吸引人们注意力,我国近年对教育问题的关注也主要集中在对这类或已显露出来或还处于隐伏状态的危机的忧虑上。然而教育匮乏对于人——作为国家强盛、社会进步的真实目的的人——意味着什么,对于人的一生意味着什么,则因其不那么具有社会功利性反倒常常被忽略。纵然,关系到国家、社会发展的功利性考虑是重要的,因为这事关人们生存发展不可少的前提。但是如果国家、社会对发展的关注不把人的命运作为一种具有超越自身目的的终极关怀,就极可能本末倒置地把人当作社会发展的单纯工具,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取得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对人来说是福是祸也难以逆料。因此,在考虑教育匮乏可能带来的种种后果时,必须在关注前述社会功利问题的同时又超越这一立场,回到作为社会终极目的的人身上,切实认识教育与人的生存发展的关系,认识教育作为个人生活的准备以及开发人性为未来奠基的极端重要性。

谈及这个问题,得先区分教育形式。事实上,教育包括非正规教育和学校正规教育两种。非正规教育是家长和其他亲近的成年人在生活过程中对儿童附带进行的、以传递生活及生产经验为基本内容的教育。它通过口头传授、经验示范等简单方式来进行。人类早期教育主要是这种经验式教育。在社会流动小、社会习尚比较稳定、社会关系相对简单,生产技能和知识还不复杂且变化不明显的传统社会,这种方式也仍然很有效。但这种教育受个人经验和记忆的限制,它不能向下一代展示出历史上丰富的文化积累和广阔的人类生活场面。通过这种方式被引入文化的个体处在口头文化阶段,无法超越自己的生活范围去与更广泛的人类经验和智慧相接触。随着文化积累日益增加,人们的社会联系日益扩大和复杂,人的权利与义务也趋于复杂,社会生活赖以维持的规则远远超出口耳相传的传统习俗而提炼成为一些极具概括性的基本原则并通过较为详细、较为规范的成文法或其他规则体系来加以规定,生产技能更是日益超出经验性质而以对一定原理的理解为基础。这种情况下,经验传递式的教育便不能承担起使儿童将来能在社会中有效地生活的任务,更不能承担起为儿童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的任务。何况,经验传递完全受制于传授者的素质,现实生活大量事实提醒人们,如果家长或其他与儿童关系密切的成年人自身精神素质差,他们对儿童传授的“经验”很可能是反知识反道德的,或者说反文化的。这种经验传授将与教育的目的南辕北辙。学校是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文化传播中心而出现的。如果学校具有充分独立性,一般说来,它体现着时代的文化发展水平,最大限度地掌握和积累着历代人们在认识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等方面所获得的知识;同时,学校作为专门的文化、教育机构,长期以来形成并发展着一些系统的方法,借助于这些方法可以在浩瀚的文化海洋中寻找和抽取出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使学生能够直接接触文化的精髓。知识内容和方法这两方面智力优势使学校教育有可能贯注着充分的理性精神。正因为如此,19世纪以来学校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教育形式。在即将跨入21世纪之际谈教育对人生的影响,当指通过学校来进行的正规教育。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任何人都置身于特定社会共同体的多种社会关系之中,要承担多种角色以及相应的种种责任,要遵守共同生活的若干规则,还要具备谋生和担负自身责任的能力。但是需要承担众多责任处理众多问题的人却具有任何别的动物都没有的特殊生物现象:任何人类个体在能够独立生存之前,要经过一个超常的发育时期,历经婴幼儿、童年、少年等若干阶段,生理上才能渐趋成熟,在成熟之前漫长的十几年中不能自立,需要家庭和社会的照顾。人类学家莫里斯把这称作“幼态持续”。③然而仅仅生理发育成熟并不能使个人作为一个能够承担自己社会角色和职责的社会成员有效地生活于社会之中,还必须在生理发育的同时在心理、知识、技能等方面作好准备。因此,人类个体的生理发育时期也应该是为成年后作为社会人而独立生活,独立履行职责的准备时期。这种准备必须通过教育来进行。首先,人们在儿童时代通过接受教育了解他们所处的社会共同体的传统习俗,宗教、道德及法律等规则,了解有关文明精神的基础知识,为文化认同准备条件;通过教育对社会关系、自己要担负的责任及基本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获得必要认识和一定程度的训练。这意味着,儿章接受教育,实际上是使自己的本能、冲动等天然力受到文化的疏理,使自己的遗传特质受到文化的塑造,因而使自己受之于大自然的禀赋得以渗进精神文化因素而取得高于动物的表现形式;与此同时,儿童学习处理一些基本关系和履行一定职责,学习与人交往的能力,为将来成为有责任能力的人奠定基础。每个人正是通过这类学习和训练而完成自己的社会化并能够适应过社会生活的。对于现代社会的公民生活来说,上述准备更为重要,这是每个人得以表现良好的公民行为的基本条件。受教育过程中获得的其他知识和技能则是将来独立谋生的必要准备。因为,任何社会除了极少数人可以依靠祖辈福荫而勿需自己去谋生以外,一无所能的人是很难生存的,尤其在知识密集化而且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现代社会更是如此。所以,无论是使儿童社会化还是使其获得独立生存手段,教育都是为儿童的未来准备基本生存条件。
上一篇:校企共建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强化学生创新与就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