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不要让教育成为近视眼(3)

2018-02-03 01:39
导读:教育就是要学会战胜人性中的某些弱点,战胜某些堕落的习惯,让理性来控制生命的行为。中国的教育是最伟大的教育,如果认为西方的教育是最先进的教

教育就是要学会战胜人性中的某些弱点,战胜某些堕落的习惯,让理性来控制生命的行为。中国的教育是最伟大的教育,如果认为西方的教育是最先进的教育,那就大错特错了。美国的教育部长三个月前发表讲话说:“我们国家的教育是彻底失败的,我们把人教成了肉机器,我们要向东方学习人文教育!”孔子告诉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则殆。”一个学生要不断地学,不断地想,不断地做,这就是真正的教育,这就是中国教育的精髓所在。
从社会学的视角看,教育是一种社会化形式,它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将基本生存技能、求知能力和社会规范等内化在个体之中,从而使个人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遵循社会的游戏规则,调节自身的行为。但人们对教育目的的看法往往放在受教育者个人身上,针对受教育者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产生了很多针锋相对的观点。在这些观点中,缺乏对教育目的的真正认知。人们不是对一些庸俗的名利孜孜以求,就是对犬儒主义的生活态度趋之若鹜。问题在于,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教育应该追求的是人格的健全和多样,而非画地为牢地限定了几个模式,然后硬要往千差万别的人们身上套。柏拉图早就指出,社会需要分工,而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不同的人能够做最适合他们的工作。教育既不能名缰利锁,也不能放任自流,真正的教育是认识人们的兴趣和潜力所在,引导他们最大可能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育方法的选择却无具体的标准,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父母的文化水平都有可能影响到教育的方法。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最要紧的是给予受教育者足够的空间去实现自己。这或许就是教育的目的和正确的教育方法所在。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教育就好比是用能工巧匠接受新思想的头脑去取代一个空虚的灵魂。
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是教你挣的面包,而是使你每一口面包都香甜。
我们不是通过教育努力教会青年人谋生,而是教育他们创造生活。
教育的目的是要“尽量使个人成为幸福的工具,先是使他成为自己的幸福的工具,而后是成为别人的幸福的工具”,最终使其心灵成为幸福的操作性动因。教育必须是实现这种功利的中间手段,不是目的。一个幸福社会里的教育必须伴有智性的快乐,感情和想象的快乐以及道德情操的快乐。
中国,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国家。50多年来没有一个人能够成为霍金、纳什的人物,没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是什么原因?教育的弊病在那里?中国教育的最大弊病就在于事先预设了一个“绝对正确的真理”,存在着无数“绝对正确的”知识,让所有的学生们死背硬记,毫无批判创造的必要。谁敢批判课本知识,谁就难以考试通过,难以获得毕业文凭。考试与文凭已经成为先天聪明的中国头脑中的精神枷锁,而事先绝对正确的知识则成为这种精神枷锁得以存在的合理根据。超现代的教育思想已经告诉我们,任何知识的传授,都只不过是一种手段,而不能成为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要尽可能有效地开发出人类潜在而独特的头脑智慧。像霍金、纳什等大师,他们自身头脑中的独特智慧就能够发挥到最佳程度,因此造就了今天的他们。而任何一个人的头脑智慧,正是要通过对现存知识的批判,才能得到最佳的发挥。可是中国的教育方式却正好是对现存知识的迷信,因此任何学生,无不在这种教育方式下遭到器具性知识的窒息,而没有达到超越于知识的程度。聪明的中华民族,难道要在当今的体制下永远背负如此沉重的精神枷锁吗?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钢琴家傅聪的父亲教育他要时时记住四句话:“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这里就涉及了教育的目的问题。傅聪的父亲认为他首先是做人,最后才是做钢琴家。教育是培养人,还是培养拥有某项技能、拥有某种知识的职业者?这是古往今来许多教育者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教育的首要目标不是灌输知识,尤其是书本知识,而是养成人格。学生不仅是认知个体,更是生命个体。获得知识是为了使生命的质量更高,使生命更有尊严,而不能把生命当作知识的容器。学校教育不仅为升学、就业做准备,更是为整个完满的人生做准备。学习不是知识的储存,把学生的头脑当作垃圾筒,把有用的没用的知识一股脑地倾倒进去,对学生的发展没有任何的好处。
上一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重视传统文化教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