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帮扶转化“问题学生”案例的研究(2)
2018-02-04 01:18
导读:据他父亲说,他从小就性格内向,进入小学后,有问题不敢问老师,甚至老师主动问他也不回答,久而久之,形成学习习惯差,纪律观念淡薄,父母也不知
据他父亲说,他从小就性格内向,进入小学后,有问题不敢问老师,甚至老师主动问他也不回答,久而久之,形成学习习惯差,纪律观念淡薄,父母也不知道要怎样教育,所以就放任自流。
2.对症下药,进行帮扶转化
中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了“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然后结合中医理论刨根问底,进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开出药方治病救人。我也借用这一原理来对症下药,进行帮扶转化。
从李某确定为“问题学生”并由我对其帮扶转化开始,我主动通过拉家常的方式与他接触,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这是对他进行问题矫正的前提条件。只有让学生“信其人”,才能使学生“听其言,信其道”,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在经过“望、闻、问、切”进行调查分析帮扶转化对象基本情况及其“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我制定了帮扶“问题学生”转化的一系列计划和措施,主要包括:帮扶转化的理念;帮扶转化的主要措施等。
2.1 确立帮扶转化理念——等待“问题学生”成长。
现代教育心理学有一种提法,至少有七种智能在个人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它们是:语言、数学逻辑、空间、音乐、身体运动、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能力。我们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情形也是这样,在一些方面表现比较薄弱的学生,在另一些方面又表现出相对明显的优势来,没有哪个学生在这几个方面都是表现很优秀的(或很薄弱的)。成功的教育就应着眼于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看到学生的优势成长潜质,并不断挖掘、培育,直至看到他们的成功,这实质上是促进了学生有个性的成长发展。我们处理“问题学生”,面对的应当是他出现的问题,而不是他本人的其它方面,更不是他的人格。面对“问题学生”的行为,我们(帮扶人)只要是真诚地“用爱心等待、用时间等待、用耐心等待、用信心等待、用方法等待”他们成长,并能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处理问题,而且顾及他们的合理要求,特别是要善于经常关注到他们的闪光点,那么,再玩皮的学生也是会被教师的关爱唤醒良知的。只要始终这样想,教育“问题学生”最起码不会成为我们特别的心理负担和过重压力。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2.2 确立帮扶转化的主要措施。
2.2.1 根据“问题学生”的问题成因,对症下葯,做好帮扶工作。
凡事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一般来说,“问题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可能有家庭、学校、教师、社会等诸多原因,也有个人原因。在找“问题学生”产生原因时要避免或者不要只强调个人的原因,因为现在社会较以前极其复杂化了,对于年龄较小的未成年学生来说,他们还没有辨认事物好坏的能力,更谈不上抵御什么诱惑的能力了,也许在他们看来某件本身不符合社会规范的事情是非常正确的、值得学习的。要结合“问题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具体问题来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好帮扶工作。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作为学生,特别是未成年的中专生,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爱和表扬,因此他们许多活动的出发点都与此有关。“问题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诸多问题,一个最可能存在的原因就是他们某个时候的某一个心理需求没有得到较充分的满足,从而刻意追求个性表现,以引起师生关注。我的做法是:根据帮扶对象存在的问题原因,通过谈心交心,触动心灵,抓经常,抓反复,和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不定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