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的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对策(1)(2)
2018-02-04 01:55
导读: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区域职业教育的问题 近年来,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赢得了社会的认可与支持。但由于历史的、经济的、体制的、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区域职业教育的问题
近年来,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赢得了社会的认可与支持。但由于历史的、经济的、体制的、观念的原因,仍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百姓认识不足,领导重视不够,社会认可度不高,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源性因素
思想观念的障碍是最大的障碍。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人重知识而轻技能,从内心看不起职业教育,上职校往往是无可奈何的选择。一些领导只看到普通教育为升学服务的功能,没有足够认识到职业教育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热衷于为普教“锦上添花”,很少对职业教育“雪中送炭”,在经费投入、资源配置、办学条件等方面扶持不力。一些地方没有把农民培训同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挂钩,将其看成软任务,行动上不力,措施上不落实。有些地方政府与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依旧淡漠,新闻媒体极少宣传,民众普遍不理解、不信任、不认同,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尚未真正形成。据相关调查,只有17.7%的人认为职校毕业生也能成才;认为子女的理想职业是生产一线“蓝领”的只有2.3%;对本区域职校办学满意的占19.5%,不满意的占24.2%;有37.4%的人期望职业教育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与重视。
政策落实不力,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能力薄弱,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一些地方政府未能履行统筹职教发展的主导责任,联席会议制度形同虚设,就业准入与职业资格制度难以有效实施,职业资格证书标准不一,与职校学历证书衔接不够,职校在职业资格鉴定中的作用未得到应有的发挥,企业雇佣无证人员的现象严重。对行业和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责任尚无明确的规定,其参与意识和主动性不强。不少地方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不能及时到位,专项经费尚未设立,有的还平调学校资金,学校获得的经费仅能维持日常运转,无法满足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更新的需要,实践教学条件差。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协调,办学、招生、经费、师资、证书、就业等仍存在部门障碍。农民培训的主管部门不够明确,农业、教育、劳动部门各自为政,统筹乏力,资源不能共享。作为农民教育实施主体的乡镇成人技校十分薄弱,多数已名存实亡,职校、技校培训农民的领域狭窄,职业教育与职后培训共同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推进。由于条块分割,劳动力市场缺乏宏观调控,职业教育机构难以得到准确的劳动力需求信息,导致职业教育与培训市场处于无序竞争的混乱状态。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师资数量缺乏,结构矛盾突出,专业技能欠缺,是关系职业教育发展的主体性因素
许多地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够合理,特别是专业结构矛盾突出,“双师型”教师缺乏;各类骨干教师培养不力,人数很少,不足以形成骨干群体,也不能产生“名师效应”。由于教育人事制度以及待遇、环境等方面的原因,不仅难以纳新扩容,而且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同时,教师继续教育与校本培训缺乏针对职业教育实际的内容、方法与模式,提升教师素质、促进专业发展的实效性不强。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制度尚未真正建立,专业教师普遍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技能。公办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力,办学机制不够灵活,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标准初探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