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第三,尊重与合作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竞赛作风、态度和精神,指的就是英文中的sportsman - ship 和teamwork。”前者是竞赛道德,“是从球员怎样对待对手来说的,要能主动地严守球规,己所不欲勿施于对方,不搞小动作,尊重裁判,不计较胜负,始终全力以赴。”而后者则是“从球队内部队员之间的关系来讲的,各个队员要能各守岗位,各尽全力,密切配合,不存个人突出之心,步步从全队整体出发,顾全大局。”他所阐明的便是体育精神中的尊重与合作精神。同时他进一步指出:“这两条其实是人类社会赖以健全和发展的基本精神,体育运动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实践来培养和锻炼这种基本精神。受过良好运动训练的人重要的是把这种精神贯彻到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中去,使他所处的社会能得以健全和发展。”
(3)奥林匹克精神对中学生体育能力及审美素质的影响
奥运会体现出的教育正是体现了体育思想的核心。通过体育了解各运动项目的起源和发展,在观摩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奥林匹克的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教育,它是寓教于乐的,通过体育活动促使中学生获得体育能力及提高审美素质。
(4)开发中学生的人性美追求
我们的高等教育在适应论和工具论理念的支配下,一向注重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教育,似乎教育的任务就是促进人的理性发展、开发人的思维潜能,这种流布甚广的教育观念显然是片面的。的确,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提高人的理性能力,但是,人是感性与理性、肉体与精神的统一体,人的发展应该以全面的、整体的发展为目标,教育在培养人的理性能力时不应忽视或抛弃感性能力的培养。“本真的人”应当是“完全的人”或“完整的人”,应当是理性与非理性的合体,应当是既有血有肉又有头脑有思维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是具体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人。
顾拜旦在其《体育颂》中就高度颂扬了体育的作用,,鼓励人们积极投身到体育运动中,其目的是使人得到全面发展,成为高尚、公正、自由、坚强、聪明、健美的人,不仅拥有健康的身体和清晰的生命,又具有清醒的头脑和坚强的意志,成为具体的、完善发展的人。
二、分析奥林匹克精神对中学生的品质影响
奥林匹克主义的内核是体育运动。但它区别于一般体育运动的是它不只限于运动和体能活动,而同时着重从思想和情操上培养青年。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曾讲过:“当今世界充满发展的极大可能,但同时也存在着危险的道德败坏。奥林匹克运动能建立一所培养情操高尚与心灵纯洁的学校。” 奥林匹克主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体育活动,而是一种人生哲学、一种生活方式。这种人生哲学和生活方式可以为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服务。
尤其是当代中学生处于较为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容易受到各种纷繁复杂的客观因素和社会思潮的影响,而且他们的价值观正好处于从易变到定型的关键时期。因此,充分发掘奥林匹克精神对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功能,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和较强的可操作性。
(一)精神品质方面
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内容“团结、友谊、和平、进步”,实际上是奥林匹克主义的具体体现。这是一种意识形态,它以体育竞赛活动为载体,培养中学生公平竞争、进取拼搏与团结协作等精神。公平竞争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精髓。运动场上所倡导的竞争是公平竞争, 即指必须遵守规则、光明磊落、平等公正,它是人类社会一切竞争的典范。这种体育精神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传播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生活中重要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竞争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体的主动精神,从而激发个体的发展潜力。
(1)集体主义观念
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养尊处优,自我意识很强,心中缺少关心他人、集体的思想意识。而奥林匹克运动所蕴涵的“了解、友谊、团结”的精神正好可以帮助青少年化解“以自我为中心”,逐渐树立起集体主义观念。体育运动不论是集体项目还是个人项目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如果没有大家的支持和付出,任何单独的个人也不可能站在奥运最高领奖台上。同时,运动员在与对手较量的过程中,也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进而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友谊. 奥林匹克运动主要依靠人们共同遵守规则、共同切磋技艺、共同交流感情、共同探索人生来达到团结的目的。如果没有团结,没有集体主义精神,没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奥林匹克运动就不会产生,也不会有现在的辉煌。在奥运会激烈的竞争较量背后,显现的却是人类理性的神圣光辉和共同价值的永恒追求。当代学生们可以通过参加、观赏各种体育活动和竞赛来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