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篇分析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2)
2018-02-08 04:46
导读:(二)分析语篇结构,指导文章阅读 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语篇体式,这里是从文章表达方式角度出发的,有叙述性,描写性,议论性,抒情性,说明性文字篇章
(二)分析语篇结构,指导文章阅读
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语篇体式,这里是从文章表达方式角度出发的,有叙述性,描写性,议论性,抒情性,说明性文字篇章的划分,各类语篇有其一定的独特性,表现在语篇的内容和语言风格上。例如:议论文的特点是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和评论,重点放在论点及论证方面,主题往往比较明确,通常文章开头点明主题,直接表明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其后段落围绕主题展开,并有影响读者的思想和行动的倾向。一篇短文如果有若干个论点,一定要弄清楚哪个是主论点,哪个是次论点或分论点以及主次论点之间的辩证关系。议论文常用的推理方法有:归纳法(即由个别到一般),先设前提,通过例证归纳出结论;演绎法(即由一般到个别),先提一般性的论断,再逐步提出支持该论断的证据,最后推出结论。阅读议论文的关键是要抓住作者的结论和观点,以及作者对其他观点的态度。说明文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特征、形状、构成、功能等进行介绍和解说。它不同于议论文,并不企图影响读者的思想,而是完垒客观地描述,不带个人感情色彩。说明文常用的几种写作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析因果、分类别、作对比等。阅读说明文时一定要把握短文的中心,掌握作者是从何种角度、采用何种方法加以说明的,同时还要注意事实和数据。
总之,根据这一点教学上可指导学生把握各种语篇体式的独特性,掌握其一定的可循性规律,学会举一反三,做到触类旁通,运用自如。课堂教学中首先是引导学生划分意义段进而概括每个意义段的中心意思,抓住中心句(topic sentence),然后把垒文按引言(introduction),发展(development)及结论(conclusion)作进一步的逐层归纳总结,以使得学生从整体结构上理清了文章的层次,了解文章的全貌,获得了文章所传达的完整信息。久而久之,学生逐步熟练掌握各种体式的结构和英语书面表达的特点及基本要求,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合理的文章。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三)适当的语言分析
平时的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语言,词汇,语法知识以及问题,结构,修辞等篇章知识,以助他们建立,扩大语言图式网。另外,在对词汇进行讲解时注意以使用为主要目的,引导学生既重视词汇的语境含义(contextual meaning)及与其他词的搭配(allocation),又重视同义词和反义词的扩展与辨析等。
以上几个步骤基本上贯穿了阅读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鉴于学习者语言功底和交际能力的差异,教师所采取的方法应因人而异,但总的模式是一致的,即把握整体,充分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只要运用得当,长期坚持,将有助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独立的阅读分析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综合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语篇分析教学方式在阅读教学中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有效性,这一方式顺应人的认识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论文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