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融合式教学体现音乐教育协同效应
英子 写作
现代美育提倡融合式教学。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的音乐教育更应体现美育原则,以审美活动为中心,按着美的旋律运转起来,以实现音乐教育的协同效应,达到一种整体效果。再次,当前我国的课程改革也把“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作为重要的改革目标之一,旨在从根本上将音乐课从学科教育的轨道向着全面育人的轨道上转移。结合我的教育实践,可以提供给大家以下几种融合式教学方式:
第一层次:音乐教学各领域的融合
当前我们音乐教学领域大致包括创作、唱歌、欣赏、乐器、音乐基础知识和识谱记谱知识等。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淡化“双基”概念,强调审美素养。
第一层次上的融合,我们易做到,也能做到。在音乐教学中避免:难、繁、偏、旧的现象。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向音乐,引向音乐的艺术内容、艺术形式及音乐的情感内涵。课堂中,把听、唱、动、奏有机融合,从中渗透创作能力的培养。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封由学生写给老师的信。信中这样写到:老师,我很喜欢音乐,可不可以在课堂上你别老是说,让我们该听的听,该动的动,该唱的唱!老师们想讲得具体那是好意,但也要看看孩子们能不能接受。
例如:四年级,教唱歌曲《秋天多么美》一课中,我们可以通过欣赏、歌唱、介绍歌曲知识、乐器的演奏,多种形式有机结合进行。从而激发孩子们对四季的喜爱之情,根据《秋天多么美》来创作其他季节的歌词。这样的创作活动简单易行,并且能调动他们创作积极性。我们的每一堂课都是一次艺术的表达,接受者不仅是孩子们还有我们自己。我们要把音乐艺术协调、同化、融合,体现其协同效应。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第二层次:音乐艺术与姐妹艺术的融合
我国早期的“乐教”就是“歌、诗、乐、舞”的综合活动。古代艺术活动中的语言、歌唱、舞蹈都是自然的结合。而今新课标中如是写到:“认识音乐与姐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特征。”舞蹈、美术、戏剧等姐妹艺术在本质上与音乐艺术相通,具有相互促进作用。
例如:我们过去的教学中也有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内容,但是为什么引不起学生的兴趣?甚至有学生说:“我们的家乡没有民歌。”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过去我们教学的选择只注重了学科内容,而没有把学生放置到一个完整的、立体的艺术环境中去感受。学生一定要结合着民族的歌舞、乐器、习俗等,才能够进入到生活中、情感中和文化中,才会对所学的内容有兴趣、愿意了解和有所感悟。
第三层次:音乐学科与其他非艺术学科的融合
在这一层次上,我们提到了音乐与非艺术学科之间的融合。如文学、建筑学、计算机学等。学科的所谓界限不应当是实线和直线,而应是虚线和曲线;同时,学科的学习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灵活的变更。
例如:“《小雨沙沙》这节课,形式就可以多种多样。原来的音乐课最多扩展到歌表演与打击乐器,现在上《小雨沙沙》可以创编情景,学生表演,伴唱声部;学科综合朗诵古诗,朗诵儿歌,欣赏雨中景色,欣赏艺术家笔下的雨,欣赏小朋友自己观察后画得画,甚至上网查找关于与雨的其他歌曲。其中有很多用到的都是非艺术的学科综合。从而拓展了教师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观察能力,激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实施音乐学科与其他非艺术学科的融合,从表面上看是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学科教学内容的矛盾,实际上更本质的问题:”是习惯了的“学科顺序”、“书本编就”单一、封闭的教学定势与丰富、开放、自主开发的新课标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