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5 专业建设的具体任务
5.1 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高等特点。
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实施计划,并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办法和具体措施。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邀请用人单位、行业专家参与制订新专业培养计划和老专业调整方案。以培养专业技术能力为主线,设计培养方案,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人文教育等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医学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
5.2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要改变以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主的“三段式”课程模式,将课程结构分为公共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三大块。
根据“适用、够用”原则,按照培养目标的能力和岗位要求,筛选学科中与培养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率较高的专业知识。
配合实践教学,形成以相关学科群建立的浓缩型课程、复合型课程、能力模块课程的课程体系,彻底摆脱学科本位思想的束缚。
5.3 实践教学
(1)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学生的实训和实习,努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2)实训实习是学生由书本走向临床和就业的接口,也是学生养成严谨作风和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平台。
(3)学校应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力气、投更多的资金,加强实验室、直属附属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建设。
5.4 教材建设
目前,高职教材在诸多方面存在不足,或过时,或不实用,或与职业技能考核不接轨,因此要进行改革。
(1)注意行业与学界结合。
(2)注意与职业技能考核标准有效衔接。
(3)适当增加实验课和案例比重,以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专业建设的条件保障
6.1 加强对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
要贯彻立足重点专业,发展优势、特色专业,开拓新兴、交叉专业的原则,实施以专业建设为龙头,推进专业建设、教学建设的总体发展战略。学校要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指导各系(部)制订专业建设实施计划。
6.2 加大对专业建设的投入
包括硬件与软件投入,特别是专项建设经费的投入和相关政策的配套。专业建设投入包括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也包括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专业教学改革等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