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为什么需要研究性学习:追问与求证(1)(2)

2018-02-11 05:40
导读:追问二:研究性学习的合理性基础是什么? 任何一种事物的存在要经得起拷问,必须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基础。同样,合理性是研究性学习在学校教育中存


追问二:研究性学习的合理性基础是什么?

任何一种事物的存在要经得起拷问,必须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基础。同样,合理性是研究性学习在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前提。我们至少可以从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认识论的新发展三方面寻求研究性学习的合理性基础。

(一)认知心理学和有意义学习理论

认知心理学强调人头脑中的内部认知过程。它抛弃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看作是“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这种机械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新知识进入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结构从而获得意义的过程。学习是否有意义,取决于学生能否将新知识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原有有关知识建立起实质性联系。“认知心理学特别强调个体的内在认知在学习历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重视个体先前知识和技能在整个学习历程中的重要性。”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明确提出,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结构是学习的基础,积极的学习心向是学习效果的保证,它强调学习者主动将新旧知识建立联系,从而使外部知识转变为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

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对我们的启发是,学习不能脱离认知主体的积极性,不能不考虑认知主体的经验和学习意向而进行知识的灌输。学习是人的本能,好奇心是认知的起点。无论是生活在远古石器时代的儿童,还是生活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儿童,当一颗流星带着耀眼的亮光划过天空继而消失在茫茫黑夜中时,这种现象对他们的心灵引起的震撼以及挑起的强烈求知欲都是一样的。从学习的这种最原初的意义上来说,学校教育应保护儿童学习的这种天性和好奇心,因为这是一切有意义学习的基础。研究性学习显然合乎人的学习的这种认知特征,能够使儿童学习的天性和好奇心得以在制度化的学校教育中很好地保持下来。由于研究性学习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产生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并有机会将新旧知识建立联系,在解决问题中综合运用知识,因此研究性学习更有可能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而不是机械学习。 大学排名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与传统教育强调知识的静态传授不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注知识是如何从一种动态的互动中形成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互动实现的;认知的功能是适应,它有助于主体对经验性世界的组织”。在建构主义视野里,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由个体自己决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学习者积极建构的;学习是学习者个体主动建构知识的行为;要重视学习者先前所建构的知识和经验,并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强调学习者自我发展的同时,并不排斥外部的引导,但是反对简单的直接的知识传递。

建构主义学习是一种探究定向的、内在驱动的学习,这种学习正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主张。研究性学习是基于探究和问题解决的学习活动,正如教育部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所指出的;“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是一种建构性的学习,只有建构性学习才最符合学习的本质,最有利于开发人脑的潜力,最能促进人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可见,研究性学习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要求。

(三)认识论的新发展

哲学认识论以揭示人的认识问题为己任,以人与知识的关系为基本研究对象,因此,认识论的观点对认识人的学习具有重要启发价值。在传统认识论视野里,人与知识的关系是一种主体、客体二元对立关系。知识被看作是外在于人的“客观”知识,是需要人去认识的对象,是需要儿童去占有的“对象物”,由此导致知识学习过程中的灌输和机械记忆,儿童为占有知识而身心疲惫。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新世纪高校培养目标与“两课“内容的改革(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