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模糊语言在脑筋急转弯中的运用
2018-02-19 01:05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谈模糊语言在脑筋急转弯中的运用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人类思维的模糊性是与生俱有的,语言的模糊性是普遍存
摘要:人类思维的模糊性是与生俱有的,语言的模糊性是普遍存在的。脑筋急转弯利用语言的模糊性创造题面的多元性和变幻性。使答案具有多种可能的选择性,它有利于开发人的智力。
关键词:模糊语言;脑筋急转弯
一、引言
目前对“脑筋急转弯”研究的文章还很少,“脑筋急转弯”和“歇后语”这两个术语在英语中也找不到相对应的词。有文章说,脑筋急转弯最早是日本人发明的:还有文章说,歇后语是我国人们从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本文笔者对此查阅了有关资料,试图找到有关答案。我们从英文对谜语(Riddle)的解释中找到了一点线索。Riddle:a deliberately enigmatic or ambiguous question requiring a thought-ful or often witty answers,a form of guessing game.译成汉语是:谜语是一种故意令人费解或者模棱两可需要细思妙答的问题,是一种猜测游戏。西方学者常把谜语分成两大类:描述性谜语(the descriptive riddle)和智巧问题(the shrewd or witty question)。根据英语对谜语的解释和分类,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谜语的核心是:一是提出问题,二是通过猜测回答问题,它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智巧性的。那么,脑筋急转弯(包括歇后语)也是由两部分组成,即巧妙地设问,机智地回答。如,英语谜语中有这样一句:What is the smallest bridge in the world?——The bridge of your nose.Bridge是一词多义,既可作“桥梁”,又可作“鼻梁”。译成汉语是:世界上什么梁最小?(答案:你的鼻梁)。英语这个谜语放在汉语里就可归于脑筋急转弯题。它利用词的多义(词的模糊性)容易引起的歧义巧妙地设问,企图让人跳进bridge(桥梁)的基本语义范畴的陷阱,然而,答案出乎意料的简单,指其模糊性最强的意义(隐喻义)。这就是脑筋急转弯和谜语的相同之处。再如,Why should you never tell secrets in a cornfield?——Be-cause there are too many ears in it.这里ear的基本词义是“玉米穗”,其隐喻义是“耳朵”,译成汉语是:为什么你不敢在玉米地里谈秘密?(答案:因为那里全是耳朵)。英语这则谜语在汉语里仍是脑筋急转弯题。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个谜语发展为歇后语,即:In the cornfields,all the ears译为汉语是:玉米地里,全是耳朵(玉米穗)。歇后语结构上也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为语面义,后一部分为引申义,使用的正是其引申义。为此本文可以大胆地说,脑筋急转弯和歇后语都是从谜语发展和演变过来的。尽管各民族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各不相同,但人类的普遍社会活动和心理思维过程有许多共同之处。脑筋急转弯不是日本人发明的,歇后语也不是我国的专利。谜语、脑筋急转弯和歇后语之间没有精确的界限也说明事物的模糊性普遍存在。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脑筋急转弯的特点和技巧
脑筋急转弯从谜语中分离出来,又有别于谜语,谜语的答案一般有一定的难度,如,非洲班图人有一个谜语,问:什么早上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晚上太阳落山后三条腿走路?(答案:人)。谜语中所说的早、中、晚,可以理解为个人生命的幼年、成年和老年,又可以理解为人类进化的初期、中期和后期。像这样深奥的谜语一般人就难以把它解释清楚。脑筋急转弯的答案异常简单,所以它以口语的形式出现,但又不同于口语交际。口语交际的过程虽然是一个快速思维和表达同步进行的过程,但其特点是边想边说,边说边想。“有语慢慢说”正说明在口语交际中语速可以放慢,使思维意向由不清晰逐步向清晰转化,随着思维的逐渐清晰,语言选择也逐渐明朗,从而达到“话越说越明”的交际目的。脑筋急转弯突出一个“急”字、“快”字,这个“急”和“快”就是模糊语言。急到什么程度算急,快到什么程度算快,我们还要用一个模糊词“一般”来表达,一般要求“脱口而出”。脑筋急转弯的奥妙还在一个“弯”字上,在问题和答案之间有个弯,这个弯就是题面说的看似基本概念和一般常识,而答案则是引申概念和非常规知识,它利用一词多解,一物多音及非常规逻辑推理等,让人跳进陷阱,闹出笑话,闹出快乐。总之,脑筋急转弯的特点是以口语为载体,答案异常简单,在问题和答案之间有个弯,回答问题要求“脱口而出”,属于一种智力游戏,具有强烈的变幻性和趣味性。脑筋急转弯的技巧是通过对语音、语义、语法、文字、句子等模糊性的巧妙运用,利用人们的常规思维定势,预设陷阱,让人就突如其来的提问作出快速反应,在可能的多重答案中去寻找与特定语境最佳关联的最佳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