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低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同步训练的尝试(1)

2018-02-19 04:43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低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同步训练的尝试(1)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摘要】: 选择适当的听说读写方式,使学生逐步学会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
【摘要】: 选择适当的听说读写方式,使学生逐步学会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听、所作、所感、所想,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也是有效的途径,在抵语教学也不失为一种尝试.。【关键词】: 低语教学 训练尝试 教学初探 一、听是说的前提 如果想让学生用说话、写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有两条途径:教师讲故事或者放故事录音,让学生听,再复述。这种练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听后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判断推力能力。教师在读度课文时,语调的抑扬顿挫,对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坐井观天》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我读了两遍,一便按叙述语气读,另一遍在“大”后面稍微停顿一下,以突出天的大。然后让学生体会哪种读法更能觉得“大”。准确的语气表达,增强了听的效果,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二、说是写的基础 笔者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同时,就其中一段让学生仿说几句话,或者看一幅图说几句话,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例如《翠鸟》中有这样一段话,描写翠鸟的外形特点:“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秀满了褐色的衬衫。”先概括写“翠鸟”的颜色,再具体写怎样鲜艳。按这种形式,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XX怎么样,具体表现是什么?让学生读后说,有的学生说,他家的大公鸡,有的说校园的大花坛,还有的说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看拼音自读课文后,再从图入手,在黑板上一边画,一边设计提问,让学生随图进行想象说话。同学甲这样说:“晚上,我在院子乘凉,看见天空弯弯的月亮,两头尖尖的,像只小船,一只多美的船儿呀!想着、想着,我觉得自己像坐在了这只很美的船上。”同学乙说:“我坐在小船上,看到地球很大,很美丽,我能用录像机把那奇异的景色录下来,和小伙伴们分享,那多好呀!” 同学丙说:“我坐在小船上看到了好多好多的星星,它们都好大好亮呀,我还和它们说话呢,它们告诉了我很多宇宙的秘密。”由此可见,选择适当有趣的生活片段,让学生模仿叙述一件有趣的事情,使学生逐步学会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听、所作、所感、所想,对于提高写作能力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三、读是写的准备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范读百遍,不如精读一遍。”这些格言警句,提醒人们既要多读,更要熟读。只有熟读的课文,才能领会作者的意图。引导学生认识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是运用什么方法表达出来的。如《数星星的孩子》一课,有这样一句话,张衡听了爷爷的话,晚上几次起来数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我问这里的“果然”是什么意思,去掉这个词好吗?这个问题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深度,而居然有位学生能回答上来,她说:“用了‘果然’就说明张衡的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带着这样的问题读课文,能使学生逐步掌握组织材料,安排材料的技巧。四、写是说和读的提高 有了上述的训练,才能逐步向写作过渡。初学写作时,根据小学生模仿力强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课文,根据当地的自然特点和学生熟悉的事情,让学生模仿写一些东西,经过启发和引导,大多数学生均能写出一些有一定意义的文章片段来。如同步例文《我的爸爸》学生熟读后,我让学生进行了模仿写作,许多学生概括出了爸爸教育自己的一些事情,有位学生的爸爸去世了,我本来担心他能否写出来,没想到他却能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我的爸爸王xx离开我们已经两年了,他对我的教育,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新课改下自主学习浅谈
论对“课改”的认识
    上一篇:对话教学:概念与要素(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