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比喻之花灿烂绽放——浅谈比喻的作文教学功(2)
2018-03-01 02:55
导读:也许有人认为,“比喻”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辞格,是一种语言的技巧和外在的包装形式,过份地追求技巧和形式对作文而言是本末倒置的。但是,“言之无
也许有人认为,“比喻”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辞格,是一种语言的技巧和外在的包装形式,过份地追求技巧和形式对作文而言是本末倒置的。但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单是题材好,是没有用的,还是要技术”(10);“忽略了”技巧,就“表现不出所要表现的内容来”(11)。可以说,很多人,从一般的作家到文学大师,乃至泰斗,都无一例外地注重作文的形式和技巧,“懂得一件工作的技巧,也就是懂得这一工作本身。总的说来,在劳动或创作的一切领域内,技巧是文化成长的一个基本力量,是文化全部过程的一种主导力量”(12)。正如笔者在前文指出,“比喻”作为一种最重要的修辞手段,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和独具一格的优势,我们在作文教学和实践训练中,应强化“比喻”教学,强化“比喻”的实际语言训练。
二、培养学生运用比喻能力的途径
中学生的作文园地,理应是一块姹紫嫣红、绚丽多姿的园圃,我们如何才能让“比喻”之花绽放在这片园圃呢?
(一)、精讲多练,强化“比喻”教学的实践环节
中学语文修辞手法的教学有三个明显的弊端:一是零散地序,重点不明;二是重讲轻练,与实践脱节;三是训练形式单调,缺少变化。
1、在中学语文教材里,有关修辞手法的内容没有体系,零散无序,杂乱无章,主要的修辞手法的训练星星点点地安排在课后思考练习中,没有专门介绍修辞手法的短文,更不用奢谈有“比喻”、“比拟”、“夸张”……等专题知识短文了。正是因为教材编写者的这种态度,使学生自觉地把掌握修辞手法的重心放到了修辞手法的辨识上,而怠慢了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同时,没有体系,零散无序、杂乱无章必然导致教师和学生不明白修辞手法的重点手法,使中学语文教学失落了中国文学“风骚”之“比”的优秀传统。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2、修辞手法的教学与其它方面一样,重讲轻练,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就“比喻”这一修辞手法而言,教师常常在课演堂上细致入微地分析“明喻”、“暗喻”、“本体”、“喻体”什么的,而对学生在语言的实践方面的训练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重讲轻练一方面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体投入的热情,使主体的感官处于深度的抑制状态;另一方面会使学生在学生在学无所用之际怀疑学习内容的价值。天长日久,学生终于失去了学习“比喻”、使用“比喻”的兴趣。
3、中学语文比喻教学的实践环节和训练的形式单调,缺少变化。就“比喻”来说,题型常有以下几种:①、文句使用了哪种比喻的修辞手法?②、分析比喻句的本体、喻体和比喻词。③、结合语境,分析使用这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等等。前二种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而后一种对学生来说太难。问题的设置处于难易两极分化的状态,又千篇一律,缺少变化,如此以往,怎能提起学生使用“比喻”的兴趣,怎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精讲多练,强化“比喻”教学的实践环节,使中国文学的优秀传统回归复位。在这个过程中,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应改变以往以客观题型为主的训练方式,多采用主观表达的方式。如:①、以“时间”为本体,造几个意义相关的比喻句,表明你对“时间”的态度;②、对你熟悉的人进行一段200字左右的肖像描写,要求使用2——3个比喻句;③、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证明“××××”的道理……等等。通过以上题型或方式对“比喻”进行的语言实际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为组成篇章打下基础,使他们能够写出词汇丰富、语言优美的文章,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其综合语文素质。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