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品教案的编写原则、过程和方法(1)(2)
2018-03-02 02:14
导读:1.组织教学环节的编写 组织教学指的是教师步入课堂、宣布上课这一环。组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课 间休息或上节课内容的兴奋点转移到本课中来,集
1.组织教学环节的编写 组织教学指的是教师步入课堂、宣布上课这一环。组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课 间休息或上节课内容的兴奋点转移到本课中来,集中注意力,做好听课的准备,使学生的精神状态做出“预备 ”。不能“心不在焉、视见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大学》)
组织教学通常要采用一些方法。因此编写教案时要紧紧围绕教学这一目的进行。如可以把上节课布置的作 业进行检查、讲评,并把讲评的要点条理化;高段的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就事先准备好的内容安排进行一分钟讲 演、发表自己的对某事的见解等。
以这种方式组织思品课教学,能较好地达到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思品课兴趣的目的。
2.导入新课环节的编写 教师还应充分准备从组织教学过渡到讲授新课的导入问题。导入时既要注意和上 节课知识的衔接,又能自然引入新课,并通过导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产生兴趣,为讲授新课——明理做铺垫 。
导入新课可从“纵”“横”两方面导入。“纵”指过程,即导入指在课前进行的引入新课的方法。“横” 指抛开过程性导入新课,这种导入的方法有很多。
从“纵”的方面导入的方法有:
(1)课前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如第三册第二课《光辉的节日》,老师直接板书课题,然后提问:“同学们, 你们知道光辉的节目指的是什么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光辉的节目》”,并板书课题。
而课中和结尾时点化揭示课题,就不单纯是导入的方法问题又属于明理内容。下面也附带说明。
(2)课中揭示课题:如第二册第七课《做勇敢的孩子》。老师教学中已经使学生明白了“小红不胆小,她不 怕黑,不怕打针吃药、敢当众发言是一个勇敢的孩子”后,再提问:“那我们应该怎样做?通过动情明理,大 家异口同声地回答:做勇敢的孩子,教师适时板书课题。在课中适时揭示课题既可以激发学生做勇敢孩子的愿 望,又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3)结尾时点化课题:如第一册第八课《我爱祖国》。当老师完成明理和导行部分之后,总结全课学习内容 ,提出课后行为要求时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它面积广大、祖国富强又可爱 ,那你是怎么想的呢?”在结尾时揭示课题,既总结全文,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中国古代民族声乐艺术的演进(二)――封建社会声乐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