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
2018-03-03 02:14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
高等教育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高等教育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不断增大。在高校的发展中,挑战与机遇并存,各个高校的生存意识、忧患意识、竞争意识也日益增强。高校要生存和不断发展,就必须提高教育资源的吸纳和利用能力,优化源配置,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而树立成本意识,进行教育成本核算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高校教育成本的内涵及特点
(一)高校教育成本的内涵高校教育成本是指高校一定时间内为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是高校在校学生学习期间所消耗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
高校的教育成本从教育服务所耗费教育资源的物质形态来看,体现为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两大类。教育服务所耗费的人力资源主要有教师、为教学服务的行政工作人员等。物力资源主要包括日常教学中消耗的物料用品和教学用的固定资产。从价值形态上看,主要由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固定资产折旧费构成。从教育成本的负担者来看,主要由政府、社会、学校和受教育者个人承担,因为教育服务支出的资金来源于政府拨款、学校自筹与创收、社会捐助和学生的缴费等。
(二)高校教育成本的特点(1)教育成本补偿的间接性。高校的“产品”主要是学生,而高校培养的学生既是维持生活需要的消费主体,又是教育经费耗费承担的客体。同时“产品”还具有阶段性。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前已经有了必要的中小学教育成本,把这种“在产品”经过高等教育进行再培养,达到“产成品”之后,投入到用人单位,服务于社会,使本身具有的能力通过不同形式的劳动进行转化,通过税收或其他方式上缴国家,然后再通过国家统一的财政拨款,使高校的投入得到补偿。(2)教育成本计算的不确定性。首先,从外部环境看,教育活动是一种协作性很强的工作,高校“产品”的制造过程决定了需要全社会多方面的配合、协调发展,其中涉及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社会结构等方面,这些方面的投入无法计量也就无法计入成本,决定了其成本计算的不确定性。其次,从高校看,学校的一些教育成本支出,虽然大多都能正确界定出准确的数额,但有些部分要准确计入成本是很困难的,如科研成本。高校的科研具有双重功能,一是为培养学生而进行的必要研究;二是为社会解决应用性问题所进行的横向科研发生的成本支出,与培养学生的相关性较小。因此,科研支出进入高等教育培养成本的数额要进行具体分析。(3)教育成本组成的特殊性。在一般的产品成本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绝大多数费用可以明确确定由某一产品负担,其成本构成大多以直接费用为主。而高校教育成本则不同,教育活动协作性强,教育资源共享程度高,由于培养学生的各项投入大部分是综合性投入,如管理人员的工资性支出、土地占用费、基础课实验室以及文化娱乐、公用建筑、图书资料、后勤设施等。共同费用直接关系到教育成本指标的准确性,共同费用的分配标准,原则上应根据待分配额与成本计算对象的相关密切程度确定。但由于共同性费用较多,使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复杂化,按什么标准和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摊至关重要,这都影响到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一)成本核算是优化高校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因此,高等教育成本要由政府、社会和受教育者共同承担,而且应以国家投入为主。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教育成本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高等教育的现实是一方面教育经费不足,另一方面教育经费在使用过程中浪费较大和效率低下。效率低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建筑设施重复购置、重复建设的情况比较普遍,利用效率不高,存在着隐性浪费的现象;第二,高校行政和后勤的运行成本过高,成为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沉重包袱。第三,校内运行机制不畅,管理水平较低。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严重影响着高校资源利用率的提高。通过教育成本的核算和成本分析,找出学校在教学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从而加以改进,可以保证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出最佳的效益,并推动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的不断提高,从而促使高校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