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学政治课“参与──发展”教学模式的构建与

2018-03-14 06:44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中学政治课“参与──发展”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新课程对中学政治课的实施强调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目的
摘要:新课程对中学政治课的实施强调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目的正在于倡导真正立足于中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参与、自我发展。为此,我们提出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参与—发展”教学模式,认为只有学生的参与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帮助和要求下,学生参与的主要形式有学生参与备课、参与讲课、参与评课、参与命题、参与活动课、专题研究和研究性学习、创建教学资源信息库、担任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小助手、参与学分评定等;教师要创造条件,鼓励推动全体学生全面参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种形式。近年来的实践证明,通过这些积极参与,学生的许多方面获得了发展。关键词:实践性;学生;参与;发展一、“参与—发展”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渐增强,参与、实践的意识和水平上升。通过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中《思想品德》和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应该成为学生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原有的政治课教学中存在重目标轻过程、重知识轻实践、重功利轻人文的片面性。在新课程标准中,《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新课程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策略,目的正在于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参与,才能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否敢于活动和思考,是否能够从被动走向主动,是否敢于和善于参与教学活动,关键问题在于我们教师是否给学生创设条件和情景让他们说,让他们参与。为此,我们提出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参与—发展”教学模式。“参与”是学生自身进行的有教师指导或组织的目标学习活动,它贯穿各个教学环节;“发展”是全面的,包括学科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包括合作、交往、创新能力等。只有“参与”,才能“发展”,“参与”的目的是促进“发展”。二、“参与—发展”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施为落实新课程标准,实施“参与—发展”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我们坚持以下原则。第一,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创设情景和机会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在学习中的经历和感受,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自己搜集到的素材信息做出自己的解释。第二,自己积极倾听并引导学生倾听交流,尊重学生的表达,而且尽可能帮助学生学会流畅地表达,使他们不断树立信心,增强与他人沟通的能力。第三,在交流中尊重差异、鼓励合作,引导学生寻找共同点,继续深化讨论。第四,在学生的各种参与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以此为指导,我们探索和尝试了一些新的初见成效的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方式。(一)学生参与备课1.确定研究的课题教学活动绝不仅仅是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完成一本本教材的教学任务,还有许多方面的学生个人问题、社会实际问题亟需我们在教学中研究。新课程要求把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倡导“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即生活”等观念,向我们提出了发现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是教学的任务。学生可以结合学习的新概念和新目标,针对自身生活或社会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设计相关问题,紧扣而不能死扣教材,要多关注学生的社会现实生活问题。如在初二政治教学中,我们曾在学生建议下确定《广州青少年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研究课题,很好地结合了实际问题。2.小组合作共同活动或研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把在调查研究后确定的问题作为研究目标,或按学习目标和内容的分类,把这些问题转化为学生有能力解决的并有一定挑战性的具体问题,可以独立尝试完成任务,但更希望和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自愿参与任何一方面的专题研究学习,力求每一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如在进行《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活动课准备过程中,要调查了解本区的环境问题,学生结成小组,又按小组自主选择了各自的途径,有的去饭店,有的去工厂,有的去河边,有的通过报纸、互联网间接了解情况。3.挑选优秀作品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给予初步的指导意见,如果课件、报告等数量过多,要由教师和课代表共同评价和确定优秀的适合课堂教学使用的作品,挑选出的作品要对作者有鼓励性或肯定性的评价。当然,这样的作品允许有漏洞和失误,把问题带进课堂教学中,在与师生、生生交流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初一《情趣与兴趣》一课中,学生按各类不同情趣自愿组合成小组,编辑各类情趣小报,学生组成评委评选优秀作品展出。4.小组排练被选出的作者为了能在课堂教学中给别的同学讲解清楚,表演到位,要自己构思和设计教学、表演的步骤与技巧,理清线索,编排语言,揣摩动作,并与小组其他成员沟通交流,进行课前小组试讲,征求改进意见。如在初二《思想品德》《男生女生》教学之前,教师就哪个问题有必要表演征求学生意见,学生大多数认为男女生交往的分寸值得表演和探讨,然后学生自愿结成若干小组研究演练,最后自荐给教师检阅,教师挑选了表演自然大方的一组准备在课堂教学上表演,不料有个女生自告奋勇说又要参与进来,理由是她担心观众看不懂表演,她想在其中担任旁白说明具体场景和情节,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小组和新参加的学生一起又排练了一下,教师也在旁边观看并提出建议。5.学生自己设计和准备课堂活动在一些以活动为主的政治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对活动课的准备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也可以给予学生注意事项后,让学生自由和充分地交流活动的想法。由于是在解决学生自己面临的问题,学生此时表现出的方法、勇气和创意往往会出人意料,教师此时的创造性却有很大的局限性。如在高一《经济生活》的“街头广告面面观”教学活动前,学生就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场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舞台剧。学生这样备课,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也符合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二)学生参与讲课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自己教。新课程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学生对学习更全面深入地参与,适当进行讲课,就可获得丰富深刻的体验。教师要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活政治课堂。例如:(1)创设情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运用一定教学手段创造条件,调动学生内在需要和情感,使学生有学习和活动的热情与冲动。(2)师生互动。教师要获得学生对学习目标的理解掌握情况,必须激发和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观察听取学生的反应;学生要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也要通过教师的评价。(3)尊重、关注、鼓励每一个学生。(4)故意示弱、示错。(5)允许学生在适当的时机打断教师或其他学生的讲话,进行插话、提问、辩论等,甚至有时候可以中止原教学计划而展开此问题。我们要鼓励推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做小老师、小主持人、小演员的体验活动,学生参与讲课的形式主要有下列几种:(1)学生呈现和说明已准备就绪的内容。如新闻速递、时事开讲、演示幻灯片、讲解题目、音像资料、照片图案,讲故事等。(2)学生担当课堂活动的角色。如节目表演、互动游戏、小组竞赛、互相给分等。(3)学生互相问答、师生互相问答。在实践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1.学生参与讲课的主要目的是说明和解决具体的生活实际、社会实际问题,一般来说是课堂教学的部分目标和内容,是片段的讲解说明。政治课中有大量的适宜学生讲解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实践精神。2.学生参与教学应有开放性、创新性、不确定性。学生既然成了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中广泛而深入地参与,那么教学过程就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的原教学计划进行,具体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既具有计划性又有随意性,既具有确定性又有灵活性,有意想不到的新问题,也有出人意料的新答案,当然也允许不合理的问题或答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一名高一学生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表演节目《街头广告面面观》时,有学生突然问道:“为什么满街都有香烟卖,却看不见有香烟的街头广告?”讲课的学生顿时语塞,笔者也一时想不到答案,此时教师鼓励其他学生来回答,有学生说:“我国有关广告的法规严禁这样的烟草广告。”笔者又要求学生课后查阅有关资料验证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事后证明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新课标小学数学教科书总复习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上一篇:第二章 化学教学系统的综合评测(二)(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