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基于问题学习语文”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1)

2018-03-24 01:36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基于问题学习语文”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一、背景:模式的开创与响应当前,我们在语文教学上竭力推荐
一、背景:模式的开创与响应当前,我们在语文教学上竭力推荐基于问题学习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两层原因。其一,国内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已经明晰。2001年,教育部正式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纳入语文课程目标之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002年,上海市教委也颁发了《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语文教育应充分认识学生的既有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收集处理信息、自主参与实践活动、发现问题和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如今,对“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已经有了两重认识,一是针对课程,另一是针对学习方法。其二,新版语文教材实验本,也在启发与诱导着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突破。2001年以后,为了应对国内实施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程的改革,北京与江苏共有三家出版社拿出各自的新教材进行教学实验,在上海地区,旨在体现“二期课改”精神的初高中语文教材建设也展示了先期成果。2002年秋季,上海市在初高中起始年级同时推出了面貌一新的教科书(实验本),供部分重点中学进行教学实验。上述教材尽管仍属“文选”式编制方式,由于课程理念的发展,新教材的编写体例与旧时相比,都具有很抢眼的亮点。可以这么说,从过去的全国统编教材到沪上S版和H版的旧教材,体例都是依据文章学或阅读学的知识点及技能序列而编制,而近年面世的新版教材,基本都是以作品的内涵作为教材编写的指向,同时也尽可能地兼顾着语文知识点的布列、认知难度的递进。在整体的价值观上,新教材显示了语文文本工具意义和人文价值的统一,由于它们的整体脉络有重内容、重内涵的倾向,加上文本阅读量大幅扩张的因素,这就决定了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过程的展开等新问题,已十分迫切地摆在广大教师面前。我们提出基于问题学习语文教学模式,不仅是在一门学科的教学上对“以问题为本的学习”模式的大胆借鉴与灵活应用,更重要的是,这样做,可以使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从理念、策略到方法,得到重新调整,甚至重构。二、借鉴:内涵的附加与表征所谓基于问题学习语文,是指直接从语文文本中的实际问题入手,展开学习和教学的一种过程。它主张把语文学习的活动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相关的语言知识、文章知识以及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接纳种种人文信息。由于学生是运用从问题研究中获得的知识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这意味着语文知识的意义是出自个人化的深层理解,这样的知识是他们自己的知识,是能够灵活迁移运用的知识。教学模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构成的。传统意义的语文教学以向学生传授系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为目的,追求的是语文学习的直接结果,因而,教师基本以学科知识为切入点组织教学。当前,为部分教师所关注的基于问题学习语文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则是一种目光远大、前景光明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它所昭示的先进可行的教学目标是:引领学生构建灵活的语文知识基础与人文思想之要义,发展学生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1.问题是学习的起点,是选择并建构语文知识的依据。基于问题学习的策略有一个基本信念,这就是“先问题,后学习”。将它运用到语文教学上来,其实践的必要性是十分突出的,因为在众学科中,唯有语文的文本几乎都不是作者为编教材而专门写作的,那么,单篇文章之间,其人文内蕴的相似性、基础知识的重复性(也有缺失的)就难以避免了。如果我们再一味强调加大学习总量,又不改进教学方法,学生怎能不讨厌上语文课呢?而基于问题学习语文教学模式正可以消解上述难题,因为它重点考虑的是,如何帮助学生认同语文文本所呈现的人文或科学的价值,如何引导学生为解决来自文本中的实际问题而寻求知识,所以,问题也就成了学习中选择知识的依据。2.文本的学习与以后迁移性学习的情境和复杂问题相连接。基于问题学习语文的教学模式赞成淡化文本教学的结果这一策略,注重由阅读、探究、交流等环节所构成的感悟、推理、判断等思维过程,促使学生将语文学习关注的焦点转移到学习的主客体所共同营造的具体情境方面去,为使今后迁移性学习获得实际成效而准备好三种条件:一是学生先前学习并建构的知识能被激活,二是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能获得许多应用知识的机会,三是学生当下新知识建构的背景与他们以后实际运用知识的背景会非常接近。3.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为主导。考查学生基于问题学习语文的全部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从问题的产生,到独立探究,直至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无不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内在需要。这种内在需要,其一,表现为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过程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其二,表现为解决问题的责任,学生一旦把学习语文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他就能自然意识到,解决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是一件责无旁贷的事。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他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4.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也是学习者。现代教育观要求教师的职责不再是“真理”的传授者,应该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教师的精力应该更多地投入到课前的方案设计,课后对学生个别化指导,以及教师的自我反思与改进上。教师的机智应更多地表现在课内积极营造一种支持开放性探究学习的氛围,在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由于基于问题学习语文所涉及的学习内容是相当开放和广泛的,因而,教师的知识储备和知识门类也应当是丰富和宽泛的,教师要在关注语文专业知识的同时,努力了解相近学科的知识体系以及与语文学科之间的联系点,还要具有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整合于语文教学的能力。此外,也要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三、建构:模式的演绎与监控这里所介绍的基于问题学习语文的教学模式,是我们通过一年来初步实践的教学活动经过整理加工而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教学方式。其流程完整而有序,环节分明又不乏灵活性。基于问题学习语文的模式可以表示为:首先是提出问题,面对具体的学习内容(阅读的文本或语文综合实践的题材),教师及学生根据学习或训练的既定目标以及个体的心理需求,各自提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其次是筛选问题,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议并界定各个问题的性质、思维程度以及研讨意义等等,从而确定他们认为最值得探讨的问题。接着是探究问题,可以是全班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学习小组想要解决的某个问题,为了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学生往往要分头查找资料,获得一些相关性强的、专门化的信息知识,作为解决或解释问题的假定根据,当然,有时是采用另外的方式,如学生独立地感悟学习文本,然后相互交流所获得的知识与体验,并讨论如何用所获得的知识来促进问题的解决,或者是运用个人的丰富体验来理解问题。如果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发现还需要研究另外的新问题,那么,就要反复循环地产生问题,分头查找资料或独立感悟学习的文本,再集体交流并讨论问题的解答,直至问题得到解决。问题解决之后,学生必须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要总结所获得的语文知识、人文信息和思维方法是如何对解决问题发挥作用的。至此,学生方可算完成了一次对多元的人文思想和灵活的语文知识的有效建构。基于问题学习语文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环节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阶段。1.提出问题阶段。学生在阅读了解文本的大意后,往往会在文本内容、文本表达以及文字含义等方面产生疑问。在实际应用这一模式学习时,我们按以下三个阶段渐进。第一阶段,一般多由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由此展开语文学习,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很好的示范性(示范标准在“筛选问题阶段”另有具体说明)。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左忠毅公逸事》一文时,没有袭用逐字串译的传统教法,而是在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左光斗身上哪样精神最值得你敬佩”这一问题,由于附加了从原文寻出实例说明的要求,于是,很自然地带出文中几处文言句式以及古今异义的词汇,并加以强调说明。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构建
上一篇:家庭教育论文:不是最棒,力争更棒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