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民教师的自身修养(1)(2)
2018-03-24 05:24
导读:教师的道德观念、道德标准、道德品质,对学生有直接教育和影响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通过具体的教育实践,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促进学生正确
教师的道德观念、道德标准、道德品质,对学生有直接教育和影响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通过具体的教育实践,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促进学生正确道德观念的形成。教师只有用自己崇高的道德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才能促使其健康成长。对于教师本身而言,高尚的职业道德感又能促使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在平凡和清苦中感到幸福和自豪,从而树立献身教育的坚定信念,进一步增强作好本职工作的责任心。因此,加强师德修养是每一个人民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师德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第一,教师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为人师表。对教师来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道德的核心内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需要无私奉献。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职业是一种脑力活动……对于从事这种活动的人来说,它不是一种自我享受,而是一种牺牲。"[5]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教育,都愿意把自己的职业视为最光荣的职业,都乐意把自己的青春年华乃至毕生的心血奉献给所从事的事业。第二,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学生。学生是教师劳动的对象,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处理好诸多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学生,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是热爱教育事业的前提,唯有热爱学生,才可能教育好学生,西方教育界流行一个术语,叫做"皮特马利翁效应",[6]这是著名教育家罗森塔尔为他的"权威性谎言"试验拟定的名字。这个试验要说明的问题是:真诚的期待和发自内心的爱能够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魏书生之所以能够一次又一次地创造教书育人的奇迹,就在于他全身心地实践着"皮特马利翁效应",他的每一轮试验都能使每个后进生迎头赶上。吕叔湘也称赞他:"魏书生把学生看得比自己重要。为了学生,他可以忍受生活的种种不便,克服重重困难,牺牲自己,拯救学生。"[7]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很好的学习。"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高层次的,圣洁的情感,也是教师的天职。"[8]一个好的教师必须善于用一颗爱心去感染学生,用"爱"的甘露去滋润学生干涸的心。传统的以一定教育目标为着眼点的机械命令,灌输的方法,必须摒弃。当然,献给学生的爱,不是简单的、表面的爱,而应该"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9]热爱而不溺爱,尊重而不娇惯,信任而不放任。要面向全体。公正无私,一视同仁。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希望,教师的职责就是倾注一腔热血去播撒爱的火种,真挚地热爱、理解和尊重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交知心朋友。为了明天的光明,教师必须甘当"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其三,教师必须加强行为习惯的培养。所谓"习惯"是指经过长期培养和训练而逐渐建立起来的不会轻易改变的行为。行为习惯常常被一些教师忽视,认为是无足轻重的事情,其实不然。从某种意义上说,行为习惯的培养对教师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因为学生是教师行为最严格的评论者和模仿者,教师的思想、作风、语言、仪表、兴趣、爱好,甚至连写字、走路的姿势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因而教师要比从事任何其它职业的人更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习惯更加高尚。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蔡元培说过,"教员者,学生之模范也,故教员宜实行道德,以其身为学生之律度,如卫生宜谨,修身宜严,执事宜敏,断曲直宜公,接人宜知,惩忿而欲窒,却鄙倍而远暴慢,则学生日熏美德,其收效胜于口舌蓰也。"[10]古人云"身教重于言教",一个没有崇高人格的教师永远培养不出灵魂高尚的学生。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作为一个教师就必须懂得:"行为是一部最好的教科书。"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是这样的人"[11]因此,教师必须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正人正己,身体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