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技课应该进行“创新”教育
2018-04-06 01:05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劳技课应该进行“创新”教育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劳技课应该进行“创新”
劳技课应该进行“创新”教育
时代呼唤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祖国呼唤创新人才,中小学教育要为培养创新人才打好基础。特别是劳动技术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急待我们去探索、去挖掘。所以我们要特别加强自身的修养,启发和帮助教师以创新意识和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有创新的意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形成了师生共同追求升学、追求分数的传统和习惯,使教学过程成为支配和被支配、控制和被控制的就范式教育。学生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死记硬背非常辛苦,却得不到好的效果。“第十名现象”就是证明。这种把学生当成知识仓库的教育显然是压制创新激情的,培养出来的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差,不适应时代要求。这是教育的失败。在这种思想支配下的教育行为,应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改造和克服的。
中、小学劳动技术课,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潮中,有它特别突出的地位和作用。首先,与其他文化学科一样,通过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有,由于该学科的特殊性——实践性和知识的综合性,使其能在以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因此,建议我们各区、县、学校,在教学、教研活动中,尽量把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做得更深入一些。相信一线的教师、教研员一定能在这个方向上有所作为。
创新教育的研究者认为,思维、实践是两个关键的方面。我们顺着这条思路想下去:没有思维何来创造,而思维的基础是实践,没有需要何来探索,而探索是创新的源泉。在探索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1.寻求思维过程的双向沟通
无论知识还是技能,教学时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维空间和时间。教师授课时既要讲知识的结论和技能的要求,也要讲知识的产生过程和技能的练习方法,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行其然,更要明白所以然。恰当、充分地运用启发式,多提“为什么这样做、还有什么方法”这样的问题,使学生在探索中获取基础的、有发展的知识和技能。学生主动学习,虽然各人有各人的区别、特点、诀窍,但也定然是有规律的,教师要善于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有了思维过程的双向公开,形成心灵的沟通,其效果一定是我们所期盼的。
2.开辟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
俗话说:心灵则手巧,手巧心更灵。近代科学的研究也无可辩驳地证明,手和脑的发展是互相促进的。就是说,我们让学生学习某项劳动技能,并不是一定要他将来从事这项职业,而是通过知识技能的迁移、艰苦的锻炼,促其全面发展,使其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打下基础。
劳技课、劳动课的内容是以劳动实践为基础的,这在教学大纲中有明确的表述。在教学的时间安排上也有明确的规定:“讲授知识和劳动实践的时间安排,原则上是1:2”。这就促使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都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不再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和传授书本知识,而必须在劳动实践中进行恰当的指导。学生也不再是死记硬背,而要在劳动实践中操作、体验、探索……。总之,实践非常重要,学校应舍得投入,为学生创造、开辟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
3.营造充满探索气氛的教学环境
营造一种民主的教学氛围,充满探索气氛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树立起自尊、自信、自强的信念,这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必备条件。这个任务当然地落在教师的肩上。要搞得好一要靠教师的意识,二要靠教师的素质。有研究显示,“心理安全”、“心理自由”是创新力形成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因此,树立全新的教育目标,形成轻松、活泼的校风班风和人际关系,才能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力培养的“气候”和“土壤”。这些工作主要是靠教师来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