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探析高校扩招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缓解对策(2)

2018-04-15 01:35
导读:高等教育规模如此扩展具有其合理性,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第一,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力推动。毫无疑问,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经济基础,同

  高等教育规模如此扩展具有其合理性,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第一,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力推动。毫无疑问,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经济基础,同时,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人才的数量、质量都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必须把教育投资作为基础性和生产性的投资。
  第二,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EI益提高及物质需要的逐步满足,精神需要开始成为人们追求的重心,越来越多的人要求接受高等教育,以提高自身素质,这是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反映;也有不少人认识到知识和学历在社会上的作用,又错过上大学的机会,出于“圆梦”心理,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再穷也要让子女上大学。高等教育大众化有了群众基础。
  第三,我国高等教育与世界各国的巨大差距。发达国家20世纪50到60年代开始迈人大众化时期,而我国则是在2l世纪初,可见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四,高等教育大众化具有战略意义。能拉动整个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在基础教育中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人才储备,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促进经济增长,拉动国内需求,刺激社会投资,加速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因此,中国政府认识到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意义,1999年以后扩招比例相对前几年明显增大,到2004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18%,但大学毕业生数量也随之剧增,2003、2004和200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分别达到212万、280万和338万。这样在一个阶段内出现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应该看到,我国高等教育在l3亿人口基数基础上的入学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其意味着增加多大的在校生绝对人数不言而喻,所以政府制定扩招政策时应当坚持在“高等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原则下随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扩展规模。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今后制定高校扩招政策时,要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性,稳定地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既考虑到供方的能力,也应考虑需方的要求,确定合理的规模。应努力协调好教育发展的熟练、质量、结构与效益四者的关系。招生计划指标应体现政府宏观调控的导向作用,增加社会缺口较大的各类别和层次的专门人才,控制社会需要量少的专业,这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基础和前提。
  二、合理调整高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
  由于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存在问题,导致学校设立专业与社会需求脱节,人力资源的市场状况不能有效地反馈到人力资源的培养中去,

上一篇:三十六计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