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原则(2)
2018-04-15 02:30
导读:二、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原则,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原则,使我们进一步明确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
二、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原则,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原则,使我们进一步明确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角色地位,正确认识和把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规律,从而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借鉴和指导。
(一)发挥教育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理应居于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这既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所决定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重要使命和职责使然。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非放任自流,因为学生的主体性是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发挥和发展的。教育者起主导作用,主要是指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发动者与领导者。教育者是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教育者应当具备强烈的阵地意识,“唱响主旋律,唱响正气歌”,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如果教育者放弃了主导地位,放弃了主阵地,各种不良思潮便会乘虚而入,思想政治教育便无法取得预期效果。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坚持并努力巩固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否则,思想政治教育便可能丧失其主动性,从而偏离正确方向。因此,教育者必须不断提升人格魅力,以保证自己在现代高校德育中的主导作用。
(二)充分尊重受教育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体性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重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发挥,而且要把受教育者的培育和发展作为重要课题。这是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也取决于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培育和发展,因而,在坚持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必须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这样才能真正营造出一种民主、愉悦的教育氛围,才能使受教育者保持最佳学习心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协调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和谐互动关系
协调好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问的和谐互动关系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核心动力。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往往不自觉地突出自己的角色地位,教育方式多采用外部灌输的方式,这种方式如果不与其他教育方式有机配合,就会使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信息交流渠道的断裂。
因此,我们必须探索出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教育工作新思路,即由传统的师生之间的单向灌输转向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重视和提高其在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树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问的互动观念。思想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