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需要创设什么样的教学情境(1)
2018-04-16 06:27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教师需要创设什么样的教学情境(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 要]创设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但有的教师在实践中走
[摘 要]创设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但有的教师在实践中走入误区,他们或重形式,忽视内容;或重某一功能,而忽视其他作用,致使情境的价值不能充分体现。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创设思辨性、生活性、启示性、愉悦性、感染性、鼓动性、体验性、实践性、展示性、互动性及生成性等各种教学情境,使其既具有生动的形式,又包含丰富的内容,促进学生在思想、知识、情感、能力和个性等各个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学情境;创设情境;教学策略
教学情境是经过教师加工的特殊的微观教学环境。它能通过呈现材料为学生获取文本知识提供台阶;它有利于学生获得感悟,体验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它能促使学生依据情境信息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由于情境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已成为当前教师最常运用的一种教学策略。然而在实践中有些教师却走入误区,他们或只重形式,忽视内容;或只重某一功能,忽视其他作用,致使教学情境内容狭窄、功能单一,作用难以充分发挥。教师创设情境应注意多样化,以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使情境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创设思辨性情境,让学生心生疑惑,激活思维
创设情境要注重形式的新颖活泼,但又不能为形式而形式。因为创设情境不是为了让学生去观赏表演,进行娱乐活动,而是为了促使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情境的学科性与思辨性,注重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心生疑惑,激活思维,以促使学生积极探求,自主解决问题。创设情境时,教师要注意利用文本知识与生活现象之间的差异使学生认知失衡,产生疑惑,产生探索的欲望与动力。如讲“商品价格”,我先给学生抛出一个包袱:“人们常说‘物以稀为贵’,从经济学角度看这个说法对吗?”这个问题情境借助生活中人们存在的误解给学生制造了思维上的困惑,依据现实生活该观点似乎有一定道理,但学生阅读教材又觉得不对,理论与现实的反差激发了学生穷根究底、探索答案的欲望,让学生去思考和讨论。在学生通过一番努力,明白了价格虽受供求影响,但起决定作用的是价值,“物以稀为贵”恰恰否定了价值的决定作用,因而是片面的道理后,我又向学生质疑:“既然价值决定价格,为什么人们在生活中却感受不到,还会得出‘物以稀为贵’的结论呢?”使学生的认识由失衡到平衡再产生新的不平衡,引导学生一步步向深层开掘。这样,就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提高取决于该行业生产条件的改进,这在短期内难以实现,所以商品的价值通常比较稳定;另一方面,市场的供求又时常变化,正是由这种价值稳定、供求多变所带来的价格多变易使人产生“物以稀为贵”的误解。再加上价值决定价格是抽象的内在本质,人们难以感觉,而供求引起价格上涨下跌是外在现象,人们易于感知,就更容易让人们产生“物以稀为贵”的错觉。正是由于教师创设的情境具有思辨性与问题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才促使学生深刻透彻地理解知识,并帮助学生消除了生活中的误解。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二、创设生活性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化难为易
推进教学“生活化”是教学的内在诉求。因为文本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即便是最简单的知识也是抽象的产物,是从事物原型中提取的“理想化”的思维产品。教师若一味从理论到理论,既不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又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接受,还会让学生感到学习枯燥、味如嚼蜡,失去学习兴趣。因而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仅要注意情境的思辨性,让学生认识失衡,还要注意情境的生活性,能铺砌台阶,化难为易,使学生既因境生疑,又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台阶,入境释疑,这样才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如哲学常识中讲“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许多学生对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反映感到难以理解,我就借助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其铺路搭桥。我先问学生,生活中有的人明明喜欢与某一异性接触,却往往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既然心中喜欢为什么还要装作“不喜欢”呢?教师这一问让学生心生疑惑,于是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这与人的性格有关,是怕羞;有的说这是受旧的封建思想的影响,觉得这是丑事;有的说是怕对方不愿意,感到难堪;有的说是怕别人讥笑,让自己丢脸等等。这时,我再问学生,你们所说的理由都离不开一个“怕”字,这个“怕”字或者说这个“装作”是他(她)内心本意的体现还是歪曲反映?这样学生就明白了,“怕”或“装作”的背后正体现了“喜欢”的本意,“装”就是从反面歪曲地反映其本意。由于学生正处于豆蔻年华,大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这样的情境就能让学生在哄堂大笑中化难为易,释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