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 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2)

2018-05-06 01:00
导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商业广告、各种舆论宣传,引导人们高消费、超前消费、贷款消费,人与人之间形成攀比之风。值得警醒的是,“这些年来,拜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商业广告、各种舆论宣传,引导人们高消费、超前消费、贷款消费,人与人之间形成攀比之风。值得警醒的是,“这些年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中有滋长蔓延之势,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一部分党员、干部那里被淡忘了,在少数人那里甚至被丢得差不多了。”[1]各种形式的腐败现象,对中小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这种影响的结果必然使中小学生离艰苦奋斗精神越来越远。
再从中小学生本身来看,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也令人堪忧。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大多数家庭都不会再为衣食发愁,这是事实。要看到我国城市95%以上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是掌上明珠,地位越来越高,平时怕孩子饿了、冷了,怕同学瞧不起。结果在孩子中形成了一些与艰苦奋斗精神严重背离的现象。据调查,城市里的中小学生穿名牌、用名牌,食不厌精,不怕花钱的现象超过了成人;他们平均每月的零花钱在100元以上,逢年过节亲朋好友给的钱基本上都是由自己安排。特别是一些全封闭的贵族学校,平均一个孩子花销在伙食费以外的竟高达300元以上。同时,孩子之间攀比之风盛行,不管有没有条件,别人有的,自己一定要有,别人没有的自己也要有,这在一些贵族学校特别明显。
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60%以上中小学生头脑里根本就没有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概念,家庭、学校、社会这方面的教育都有弱化的趋势。因此,中小学生的消费现状、教育现状,都要求必须强化对中小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
三、关于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现状与建议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对于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现状着实令人堪忧。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只是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分目标“行为与习惯”栏目中提出了“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保护环境,爱护资源”;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的“遵守社会规范”栏目中提出了“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只是在分目标中提出了培养“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我与家庭”的栏目中提出了“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约”,在教学活动建议中提出了“观察和体会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劳”,在走进世界栏目中提出了“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前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在案例3“买与卖”的活动中提出了“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这就是小学阶段课程标准中涉及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内容。
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分类目标中提出了“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的“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关系”的栏目中,提出了让学生“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增强忧患意识。
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仅在“经济生活”的内容目标中提出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提示与建议”中提出了“讨论‘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义’”。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论网络地理教学的几个问题
STS问题解决中的科学探究与技术设计
上一篇:社会文化变迁与民族教育革新的基础理念——西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