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浙江省平阳县昆阳镇第2中学 郑嘉信 325400
摘要: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信息技术作为基础教育的1门学科,理应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应主要从准确定位教师角色、培养学生兴趣、交给学生任务等几方面入手。
关键词:初中 信息技术 教学 主体性
在当今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这使得信息技术课程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大多采用我讲你听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使得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笔者认为,要改进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让学生的主体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张扬。
1、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及其意义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表现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独立的能动的主体地位得到确认,他们能够根据自身的认知水平和需要,主动利用所提供的学习时空,自主确立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自觉调控学习状态,并能作出有效自我评价的学习行为;其次是指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发挥主体性作用,科学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使其本身的主体性得到不断的发展。教师在其中起的是主导作用,但这对教师“主导”的要求更高,教师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带领学生学习,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同时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进行自主、能动和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学会“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并且教师还要防止片面的、静止的、孤立地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发挥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可以使我们的学校教育在教育观念和学习方式上产生了1系列的变革,民主、开放、科学的新课程理念被确立,突出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习的主体,自我教育的主体。相对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教师角色也随学生的转变而转变。这就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要求“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1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当课程由专zhi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师生经验的时候,主体性学习体现出它独特的优势。在教学中开展主体性学习更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能动性、选择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更有利于塑造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人格。
2、信息技术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途经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应主要从准确定位教师角色、培养学生兴趣、交给学生任务等几方面入手:
(1)教师要准确定位
实施学生主体性教学方式的关键是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有准确的定位,要想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真正发挥主体性,教师就不能做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引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同时,教师设计的主体性学习目标要具体,具体到每1个目标都具有可操作性,这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对学生的认识程度、对学生的期望值的合理程度。因为学习目标最终要具体化为各种学习任务,如果不具备可操作性,那么学生就无法在实践中达成目标。我们知道,在计算机操作中,常常会出现多种方法,而学生对计算机的熟练程度绝不亚于教师,如果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不深,就容易误导学生甚至限制学生的思维,这就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正常发挥。笔者就曾经遇到过,在学习创建快捷方式图标这1知识点时,让学生去探索多种方法,最终找到8种创建快捷方式的方法。要在教学实施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设计时就必须要了解学生的情况,这1情况不单单指学生的知识基础,还要了解学生的层次性和差异性,了解学生对不同难度的知识学习所适合采用的方式,了解学生可能接受该知识的程度,在了解了这些之后,所设计的学习目标才易于学生达成。而这些都是主体性学习中教师无论作为主导地位还是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性必不可少的环节。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