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优秀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组织创构(2)
2018-06-26 01:03
导读:(一)科学制定协会《章程》 协会在其《章程》中,将协会的性质明确表述为“本协会是由通州区具有较高教育科研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优秀骨干教师、学
(一)科学制定协会《章程》
协会在其《章程》中,将协会的性质明确表述为“本协会是由通州区具有较高教育科研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优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参加的,进行教育教学研讨并接受名师指点的学习型、研究型组织,是培养和造就通州‘名师’的组织”。同时,协会的宗旨为: “坚持教育科研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素质服务的方向,遵循优秀教师、名教师的成长规律,按照21世纪专家型、科研型教师所必备的综合素质结构要求,积极组织开展学习、研讨活动,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同时接受有关知名教授和特级教师的指点,重视发挥协会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我区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科研水平不断跃上新的台阶。”这些表述和规定,实际上就代表了协会组织的一个基本的“生命愿景”,其主要指向就是要使加入协会的优秀教师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完善,不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去影响和推动全区整个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具体细化培养目标
“培养和造就通州‘名师’”是促进协会组织内的优秀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或愿景。这一目标或愿景又如何作进一步具体的描述,使之真正成为“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通州“名师协会”在其《章程》中对其作了更为细致的阐释: “本协会每期的培养目标(注:按照协会《章程》的规定,协会一般三年为一期),是要力争培养出一到两名江苏省特级教师或名教师,有2/5的会员成为南通市或江苏省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同时要求每位会员“要真正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和研讨,逐步确立起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系统的教育科研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研究成果,在南通市及更大范围内创出自己的教育教学品牌和教育科研声誉,影响和带动全市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了如此细化的培养目标,协会组织的发展愿景就能较好地转化为每位会员所能感觉和自觉向往的个人生命愿景。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三)不断激活会员个人的成长意愿
为了使协会组织的发展愿景更好地转化为协会会员个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愿景,通州“名师协会”特别注意不断激活会员个人的成长意愿。首先,协会每次在吸收会员时,都要让其与自己所在学校及协会组织的直接管理和领导者——通州区教育局签署个人成长成才目标
责任书。个人成长成才的目标责任书要求会员具体根据个人的实际,分三个层次确立个人成长成才的阶段性目标,即:具有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及以上荣誉称号的,须力争成为江苏省特级教师或南通市名教师;具有通州区学科带头人及以上荣誉称号的,须力争成为南通市学科带头人或南通市骨干教师以及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尚未有通州区骨干教师或通州市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但特别优秀且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须尽快成为通州区骨干教师或通州市学科带头人,并力争获得更高级别的教育教学荣誉称号。签署个人成长成才的目标责任书,就是要使每位会员在人会时就明确确立个人成长成才的目标意识、责任意识。其次,在会员入会以后,协会每年都要组织他们重温协会《章程》,加深对协会组织的培养目标及会员个人应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