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预期学习成果为本的课程体系构建(2)

2018-06-26 01:40
导读:3.3学生学习需求分析 将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结果与学生基本情况调查结果进行逐行比较,分析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态度三个方面的学习需求,作为专业

  3.3学生学习需求分析
  将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结果与学生基本情况调查结果进行逐行比较,分析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态度三个方面的学习需求,作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

  学生学习需求分析需确定企业对各项能力的需求水平,并根据行业专家及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讨论结果进行量化,一般划分为1—10个等级,其中1代表企事业需求非常低,1O代表企业需求非常高。同样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也需要量化,按照企业需求水平划分为1—10个等级,其中1代表学生全无这方面的能力,10代表完全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二者的差值即为学生学习需求。
  3.4专业预期学习成果设计
  按教育教学规律、师资状况和教学资源条件,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分析结果,对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进行转换、归纳,按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需求设计知识性学习成果,按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学习需求设计能力性学习成果,按综合素质学习需求设计态度性学习成果,形成专业人才培养预期学习成果。
学生预期成果的设计是成果为本的课程体系设置关键,它上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下连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所以,一方面要在对企业需求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确保毕业生完成专业学习后,能够胜任企业岗位工作,完成岗位职责任务,另一方面又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根据学校的师资和教学资源状况进行设计,确保学生通过本专业的学习能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预期学习成果的描述不等同于教学目标,它是知识、技能与工作任务有机结合的结果,要有可评价性和可检测性。
  3.5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知识、能力和态度三个方面预期学习成果,重新构建各类课程。课程与预期学习成果的对应关系可分为三种:①直接对应式:一项预期成果由单独课程完成;②合并式:多项预期成果合并为一门课程,由一门课程完成;③分解式:对预期成果需要进行分解,由几门课程完成。由预期学习成果设置课程是较为复杂的过程,‘也是打破原有学科体系的关键,因此,必须对各项预期学习成果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分析,并结合企业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组合、拆分,将相互关联的内容打包形成课程。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4预期学习成果为本课程体系的特点
  4.1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结合紧密
  成果为本的课程体系构建以预期学习成果为纽带将企业的需求与课程设置有机的结合进来,不同的课程完成不同的预期学习成果,对应于企业相应岗位职责某一方面的能力要求,全部课程体系完成专业预期学习成果,对应本专业所有就业岗位的能力、知识和态度的需求,使学校的课程设置能够紧密的结合企业的需求,能够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特征,实现了毕业生就业零过渡。
  4.2充分体现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成果为本课程体系的每门课程完成相就预期学习成果,既对课程教学内容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对教学效果有明确的评价,又给教师授课以充分的灵活性,即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必须使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有利于教师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4.3有利

上一篇:谈雅典和谐教育理想对发展和谐成人教育的启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