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为什么要让孩子学音乐
全国学习乐器并且参加考级的孩子有多少?我猜测能有好几十万。为什么要让孩子学音乐?怎样让孩子学音乐?这些问题,考级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们想过没有?想清楚了没有?
一、要替孩子考虑20年后的问题
现在学习乐器的考级学生,年龄大多在七八岁到十来岁,他们毫无疑问都要进入下一个世纪,但是在新世纪的遭遇是不会相同的,是出类拔萃站在时代前列,还是屡遭淘汰平平庸庸了此一生?大约20年后才能真正见分晓。
1、新世纪的挑战
20年后我们的孩子将要面对的时代,是和我们现在和过去的时代都不同的时代。一般人的思维都是“复制”思维,有的人已经因为这种思维方式耽误了他自己,千万不要因此而耽误孩子。
(1)发展的时代
邓小平同志很早就说过:“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马克思当年所说的“一天等于二十年”,已经不再是豪言壮语,而是被现实所超越了。
高速发展的科技无情地改变了整个世界。农业社会中农民和工匠的技艺可以代代相传,没有什么变化;工业社会中一个人大学毕业就够他用一辈子;将来不行了,没有谁能仅仅靠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受用一生。
(2)竞争的时代
正因为发展太快,正因为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不再是以资源以财富以历史定输赢),国家、民族、社会和个人不可避免地都卷入了空前激烈甚至是空前残酷的竞争之中。靠什么竞争?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地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这是“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的问题。人的素质的问题,第一次提到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的议事日程上。
对于国家,取决于“国民素质”和“人才资源”两个方面;对于个人,决定于人的素质的培养和发挥。门第、财产、级别、学历,都不再是个人可以依靠终身的“保险箱”。人的素质的问题,同样也是如此鲜明、如此迫切地提到了每一个普通人的面前。
2、新世纪人的素质
李岚清同志前不久在一次谈话中说:“21世纪将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没有高素质不行,不全面发展也不行。”对新世纪人的素质的要求,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全面发展”。也正如李岚清同志所进一步阐述的那样:“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对社会最有用的人……只有全面发展、思想健康、思路宽广、知识渊博、学有专长、又有实践能力的人,才能做出较大贡献。”
人的素质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知识、能力、见识。
中国的传统教育思想历来只强调“知识”,许多人又把知识等同于“读书”,进而把读书等同于“分数”棗这正是“应试教育”的精髓所在,而不在于有没有考试这种形式。
在“才能=知识=读书=分数”的教育思想之下,学音乐是没有多大用处的,最多是作为生理的“积极休息”,休息以后好继续读书。
能力和见识则是直到今天仍然被中国的教育所忽视的,学校里几乎没有这样的内容,更没有这样的要求,能力和见识水平如何,完全与分数无关,自然也与升学无关。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其实“读书”还是蛮好的,他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就是明证棗尽管能力和见识极差(甚至在封建社会都无法生存)。
(1)知识渊博、学有专长
“知识”绝对不能等同于“读书”,更不能只读课本。必须有比较宽的知识面,决不能只有课本上的那一点点。在学校期间,比学习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怎样学习知识”的知识,这才是最有用的。
(2)善于实践、适应社会
孩子走出校门以后,是要社会适应他还是让他去适应社会,这是一个原则问题。学校里分数好的学生,不一定工作中成绩就好。实践的能力,社会活动的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应该从小主动培养,不要毕业以后到社会上碰了钉子、吃了亏,然后才来被动的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