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工学结合”教育模式(2)
2013-06-11 01:06
导读:这样我们的校内实训就基本保证了本专业的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 其次,要大力建设满足专业顶岗实习需求的校外实习基地。通过长期的交流与协商,在
这样我们的校内实训就基本保证了本专业的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
其次,要大力建设满足专业顶岗实习需求的校外实习基地。通过长期的交流与协商,在与有关企业深入合作的基础上,我们在校外企业建立了二十多个实训基地,其中有世界500 强的企业,如百得、艾默生等企业;也有一些私营企业,如快捷自动化、飞强电气等单位。同时,我们将教学实习基地与学生就业基地相互结合,同步建设,建立了学生顶岗实习、
毕业设计与就业三位一体的实施运作机制。这一做法实行两年来取得了明显收效,提高了毕业生就业从业的竞争力,2009 年该专业的毕业生在6 月底就业率达97%,协议就业率达70%。同时我们还积极配合企业实施订单式培养,为百得、胜利精密等多家企业培养更符合他们岗位要求的人才,同时也把某些案例引用到非订单的教学中,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更贴合将来从事的岗位。
5 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关键,是要有一支能够工学结合的教师队伍。因为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专业调整整合、课程体系及内容的设计并实施、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都要靠这样的教师队伍去操作完成。所以,要真正创设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建立起完整的高职教育的教育教学制度,必须下苦功夫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所谓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就是要注重提高校内专业教师的双师型和双师素质的比例。我们学院为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理论知识,而且要有实践技能,因此建立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是实施教学的保障。学院一方面要求现有教师必须具有双师素质,为此学院制定了《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实践考核条例》。教师每年必须有一个月时间下企业实践;鼓励参加教学
培训,取得高级技师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另一方面,建立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是要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本专业根据实际每年聘请大致6 名来自企业(艾默生、百得、胜利、瑞思等)一线的能工巧匠从事教学,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学校教学与生产实际始终保持着最紧密的联系,始终与前沿的技术与工艺保持着最迅速的对接和应用。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根据这样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我们在学院的定编、教学人员的聘任、兼职教师管理等方面都加大了政策倾斜,明确了在专业系部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的一体化定位,建立了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的教学制度,下达了教学人员定编的兼职教师比例等等。这些逐步配套的制度和措施,将促使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双师结构的团队优势。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团队
已获江苏省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6 结束语
工学结合模式的推进,必须使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参与者找到校企合作的结合点,都能从中得到利益,体现多赢,这是工学结合模式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学校通过工学结合,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可以提高教师的双师能力和改善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学生可以提高职业素质、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企业则是有目的地培养、选择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可以减少培养成本,同时承担社会责任。作为办学主体的学校,应该主动与行业、企业加强联系,根据各专业不同要求,设计工学结合方案,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的双主体教育机制,以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