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本文给出了机电一体化的含义和界定,并分别从机械技术发展史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史的角度出发,得出了机电一体化是机械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电子技术应用的必然结果,从而论述了机电一体化产生的必然性。
关键词:机械发展史;机电一体化发展史;机电一体化;必然性一、机电一体化的含义机电一体化( Mechatronics)最早是在1 971年日本机械设计》杂志副刊中提出的,它取英语Me chanics(机械学)的前半部分和El ectronics(电子学)后半部分拼合而成。.. 1 996年版的.. WEBSTER大词典收录了该词,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承认和接受,成为正式的英文单词。
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地演化和修正,因此,至今尚没有准确定义,一般是从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技术、功能及构成要素来对其加以说明。较为人们所接受的定义是日本.. 机械振兴协会经济研究所于1 981年3月提出的解释: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及产品的统称。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指其技术原理和使机电一体化系统(或产品)得以实现、使用和发展的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指机械系统和微电子系统有机结合,从而赋予新的功能和性能的新一代产品。另外,柔性制造系统( FMS)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等先进制造技术的生产线和制造过程也包括在内,发展了机电一体化的含义。
二机电一体化的界定.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的区别机电一体化并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他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而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性技术。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除此以外,其他主要区别为:.. (1)电气机械在设计过程中不考虑或很少考虑电器与机械的内在联系,基本上是根据机械的要求,选用相应的驱动电动机或电气传动装置;( 2)机械和电气装置之间界限分明,它们之间的联结以机械联结为主,整个装置是刚性的;( 3)装置所需的控制以基于电磁学原理的各种电器,如接触器、继电器等来实现,属于强电范畴,其主要支撑技术是电工技术。机械工程技术由纯机械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人的体力。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赋予产品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即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延伸,具有.. 智能化的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传统意义上的机电一体化.. (即机械电气化),主要指机械与电工电子及电气控制这两方面的一体化,并且明显偏重于机械方面。当前科技发展的态势特别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利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使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的技术。机械技术可以承受较大载荷,但不易实现微小和复杂运动的控制,而电子技术则相反,不能承受较大载荷,却容易实现微小运动和复杂运动的控制,使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机电一体化的目标是将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实现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各自长处,实现互补。与其相关的学科应包括机械工程学科、检测与控制学科、电子信息学科三大块内容。
机电一体化的本质机电一体技术的本质是将电子技术引入机械控制中,也就是利用传感器检测机械运动,将检测信息输入计算机,计算得到能够实现预期运动的控制信号,由此来控制执行装置。开发计算机软件的任务,就是通过输入计算机的检测信息,计算得到能够实现预期运动的控制信号。另外,若是一件真正意义上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则其应具备两个明显特征:一是产品中要有运动机械;二是采用了电子技术,使运动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
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与作用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最大作用是扩展新功能,增强柔性。首先,它是众多自动化技术中最重要的一种,如实现过程自动化( PA,即连续体自动化)、机械自动化( FA,即固体自动化)、办公自动化(OA,即信息自动化)等。其次,机电一体化技术又是按照用户个人的特殊需求来制造、提供产品这一当今最高级供贷方式的关键技术。一个机电一体化的系统主要是由机械装置、执行装置、动力源、传感器、计算机这五个要素构成,这五个部分在工作时相互协调,共同完成规定的目的功能。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