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变电所变压器经济运行解析-机电毕业论文

2013-09-05 01:00
导读:机电论文论文,变电所变压器经济运行解析-机电毕业论文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关键词]变压器 运行方式 节能

  [关键词]变压器 运行方式 节能


  [论文摘要]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电压变换的主要设备,被广泛应用于输电和配电领域,变压器容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电网的运行和。通过合理的选择运行方式,加强变压器的运行,达到节能目的。变压器运行是在确保变压器安全运行及满足供电量和保证供电质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设备;通过择优选取变压器最佳运行方式、负载调整的优化;变压器运行位置最佳组合以及改善变压器运行条件等技术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变压器的电能损失和提高其电源侧的功率因数,所以变压器经济运行的实质就是变压器节电运行。
   
  
  变压器在整个电力系统中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电气设备,一般说来,从发电、供电一直到用电,需要经过3~5次的变压过程,其自身要产生有功功率损失和无功功率消耗。由于变压器台数多,总容量大,所以在广义电力系统(包括发、供、用电)运行中,变压器总的电能损失占发电量的10%左右。参见《变压器经济运行》(胡景生等著)这对全国来说,意味着全年变压器总的电能损失为1100亿kW·h以上,相当于3个中等用电量省份的用电量之和。变压器经济运行是在损失电能的1100亿kW·h以上电能中去挖掘节电潜力;电网经济运行则是在损失的3178~3746亿kW·h电能中挖掘节电潜力。
  
  一、容量相同、短路电压相同的变压器并列经济运行方式
  
  容量相同、短路电压相同,也就是说,在多台变压器并列运行时,认为负载分配是均匀的、相等的。短路电压相接近的条件是变压器间的短路电压差值ΔUK%应满足下式要求:
  ΔUK%=(ΔUDK%-ΔUXK%)/ΔUPK%*100%<5% (11)
  ΔUK%---变压器最大短路电压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ΔUXK%---变压器最小短路电压
  ΔUP%---并列运行方式中全部变压器短路电压的算术平均值
  沈鼓集团中央变电所设置3台主变,容量为5000KVA,其中2#和3#主变并列运行供6300KW电机试车。如果试车产品为3200 KW及以下电机拖动试车2#和3#主变任意一台即可满足生产要求。2#主变ΔUK2%=5.64%,3#主变ΔUK3%=5.52%。根据(11)式可得:
  ΔUK%=(5.64-5.52)/5.56*100%=2.15%<5%
  因此,2#和3#主变满足并列运行的短路电压差值的要求。
  沈鼓集团新厂区中央变电所设置3台主变,容量为20000KVA,其中2#和3#主变并列运行供30000KW电机试车。2#主变ΔUK2%=8.76%,3#主变ΔUK3%=8.67%。根据(11)式可得:
  ΔUK%=(8.76-8.67)/8.70*100%=0.6%<5%
  因此,2#和3#主变满足并列运行的短路电压差值的要求。
  
  (一)相同台数并列的运行方式
  1. 两台变压器并列运行
  两台变压器A、B并列运行时,组合技术参数的空载损失和短路损失为两台之和:
  ΔP0=PA0+PB0 (12)
  ΔPK= PAK+PBK (13)
  如有AB及CD两种两台变压器并列运行,其功率损失计算公式为:
  ΔPAB=PAB0+ 2PABK (14)
  ΔPCD=PCD0+ 2PCDK (15)
  根据(14)、(15)式可解得临界负载系数SL:
  LP=[(PABOPCDO)/(PCDKPABK)]1/2 (16)
  LQ=[(QABOQCDO)/(QCDKQABK)]1/2 (17)
  LZ=[(PABZOPCDZO)/(PCDZKPABZK)]1/2 (18)
  SL=2Se [(PABOPCDO)/(PCDKPABK)]1/2 (19)
上一篇:论广播电视移动接收技术的发展-机电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